让年轻人“跨界”做调研,“绿容青年行”专项活动首次开展
2025-03-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用AI帮助实现垃圾分类的精准化,要让一线环卫人员成为城市环境维护“技术员”,设置垃圾分类流动收集车……这都是来自本市绿化市容的青年们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提出的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在市绿化市容局举办的首期“绿容青年行”专项行动交流展示活动上,他们走上台,将自己的调研成果和思考对策一一展示。记者了解到,这样的“绿容青年行”专项活动将贯穿今年全年。

聚焦不同话题让青年人做调研给对策

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绿容青年行”专项活动是今年该局党组十五项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搭建常态化、集中化交流展示平台,带动行业内的年轻干部围绕行业发展重点难题同题共答、攻坚献策,激发创新活力,提振创业热情,助力绿化市容事业高质量发展。

“绿容青年行”专项行动贯穿全年,立足上海绿化市容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每期活动聚焦一个主题,这些年轻人通过调研走访形成报告,最终走上讲台进行展示,形成共同讨论的浓厚氛围。

第一期“绿容青年行”专项行动的主题就是“生活垃圾分类”,不同部门的青年“跨界”来为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贡献“金点子”。

在市绿化市容局办公室工作的施佳禄认为,要强化AI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作用。比如在湿垃圾转运和处置设施中,进一步推广AI图像识别技术,提升对混合垃圾、异物的检测精度。“AI可以在各种场景中都能推广,智能回收箱可以增加AI语音交互功能,垃圾分类房能通过AI生成个性化分类教学场景,提高AI创新融合。”他还提出,可以在徐汇、黄浦等区域打造AI垃圾分类示范区,形成可复制的智慧化模板。

市绿化市容局分类处的王玥平时业务就和垃圾分类相关,她的展示报告足足有27页。不仅对老旧小区、新式小区等不同地区的垃圾分类现状、问题和难点都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还对小区保洁员的年龄结构、工作机制、薪资待遇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也分析了现有的监控应用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她提出,要优化投放设施配置,完善保洁员管理制度,升级智能监控系统。

不少还在试用期的青年人也都积极参加。在市容处工作的何傲建议,可以推行湿垃圾带袋投放;在法规处工作的张且石则去调查分析了有关生活垃圾收运作业的相关投诉,通过分析这些投诉来提出对收运工作的思考。

90后们集体参与更有了“跨前”意识

“总体汇报时间限制在8分钟到10分钟,我最初写了近万字的课题报告,之后再改到10分钟。”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组织人事处二级主任科员蒋佳艳告诉记者。她所做的课题是如何通过“多格合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基础治理长效机制的研究。

92年的蒋佳艳平时主要负责基层党建和行业党建工作。这次报名参加活动,“跨界”的她经历了从知识普及到逐步深入了解到可以侃侃而谈的不同阶段。“垃圾分类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智慧赋能,是其中的三把钥匙。”

为了这份报告,从1月份开始,蒋佳艳就开始做相关的调研。除了搜集各种资料,春节里她还发放了110份调查问卷,覆盖了全市16个区的小区,来搜集居民的感受。“不仅是我,我们全处室都参与了。”她表示,在处室领导指导下,整个处室开专题会,进行分享,对报告提出想法,不断完善。

“我们的想法可能是不成熟的,也不一定专业,但恰好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促进的是绿容整体工作,也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蒋佳艳所在的科室里90后占一半,之前大家更关注自己的工作,而借助这个平台,她发现不仅可以促进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也让大家对于专业领域的认识更进一步,更有跨前一步的意识。“综合部门本来就是为业务部门服务,当我们了解了业务部门关注的痛点和难点时,也就可以更好地提供支撑。”

上海古猗园园容科工程师、团支部书记王冠飞是一位90后青年,她告诉记者,在古典园林工作的她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对上海五大古典园林垃圾分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通过近两周的时间,我走访了上海所有古典园林,采访了相关负责人,整理了一些数据,还电话访问了苏州的一些古典园林是怎么做的,结合典型案例,综合给出了一些建议。”

她觉得,通过实地的调研,自己的调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关于垃圾分类的专业知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活动首先给像她这样的青年人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平台。比如前期的培训资源,邀请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教授,上海市一些优秀的社区街道干部来进行交流,让大家对这方面业务更为了解。“尤其我们这里是景区,还是古典园林,在培训交流中对未来的规划更为了解后,也让我们在景区的垃圾分类管理方面可以有更准确的规划。”王冠飞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