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左联成立95周年,这场文化寻访之旅开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 施剑平/图、视频
95年前的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宣告成立。3月2日,一群青年学子来到左联会址纪念馆参加“重温往昔红色芳华,追寻先辈光辉足迹”主题活动,以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开启一段沉浸式的文化寻访之旅。
历史课、语文课、美术课,重温往昔红色芳华
“当时,左联为何选择在国民党势力盘踞、危险重重的上海成立呢?今天我们就从‘左联中流砥柱’‘左联历史使命’‘左联活动影响’三个层面来谈一谈。”今天的活动,由来自虹口区曲阳第二中学的三位青年教师带领,历史老师周佳毅率先开讲,随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让大家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随后,语文老师许丽雯拿出了五张“左联五烈士”人物信息卡片,让学生们根据参观纪念馆时获得的信息将内容补充完整。“殷夫,浙江象山人,21岁时牺牲。三次被捕仍坚持革命斗争,翻译裴多菲名诗《自由与爱情》,鲁迅称其诗为‘东方的微光’。主要作品:《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柔石,浙江宁海人,牺牲时29岁。与鲁迅共同创办‘朝花社’,编辑《语丝》《朝花周刊》。主要作品:《二月》《为奴隶的母亲》”……随着一张张信息卡片的完成,“左联五烈士”仿佛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当我看到‘殷夫行走图’时,我仿佛看到了这个青年如烈焰般灼烧于历史长卷的生命轨迹……”“看到柔石所用过的这些文具,墨渍早已沁入笔杆的木质纹理,我能想象到他是如何用笔一字一字书写下那些文学作品的……”学生们还纷纷分享了自己在参观纪念馆时的所思所想。
“如果要在学校举办左联成立95周年纪念展,需要做哪些准备?”随着美术老师邓岱琪抛出这个问题,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创意实践就此展开,学生们纷纷将自己的创意与左联精神相融合,不一会儿,三件风格各异的海报就诞生了。其中一件名为“逐光致远”的作品,尤其让人眼前一亮。“在这次的创作中,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创作方法,结合AI辅助设计及实物拼贴。”赵盈同学说道,“我们选择了‘逐光致远’作为主题,希望通过这一主题传达出不断追求光明、勇往直前的精神。‘左联五烈士’的雕塑作为主体,巍峨的姿态与深沉的表情,传递出他们对理想的坚守与对牺牲的无畏。烈士们的相片及生平成就,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他们英勇奋斗的印记。背景图我们选用了珂勒惠支的《牺牲》,这幅作品是当时鲁迅把它介绍给丁玲,在新创办的《北斗》月刊上刊登,悼念五位被害的青年作家,展现了牺牲背后的悲壮与崇高。”
左联精神如同不灭的星火,照亮未来的方向。“让我们继承这份精神,以笔为剑,刺破迷茫,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以梦为马,不畏困境;传承红色文化,铭记历史使命。”在活动的最后,学生们纷纷在留言卡上写下感怀寄语,传递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自信与精神力量。此次活动不仅让师生们重温了往昔的红色芳华,追寻了先辈的光辉足迹,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继承左联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青春之中国。
座谈会、专题讲座、原创话剧,追寻先辈光辉足迹
为纪念左联成立这一历史时刻,传承好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的红色基因,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精心策划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
上午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举行的“左联与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纪念左联成立95周年座谈会,梳理了左翼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阐释了左联精神在新时代下发展之路,分享了对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思考,为赓续精神血脉、谱写时代新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活动中,先进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发布了2025年度研究课题,“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第二季)”全新出发,“薪火传承——纪念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5周年左翼文艺期刊图文展”正式开幕。下午,还举行了“薪火传承”——纪念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5周年左翼文艺期刊专题讲座,围绕“左翼期刊”进行交流座谈,为观众普及知识,解惑答疑。
3月1日晚,同济大学的原创话剧《铸诗成剑》在虹口滨港商业中心的星临天下剧场开演,该剧以“左联五烈士”之一、同济大学杰出校友殷夫投身革命、报效祖国的人生历程为主线,通过生动的舞台演绎和深情的台词,重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左联作家们以笔为枪、以诗铸剑的壮丽篇章。
未来,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将继续深耕左联历史研究,赓续左翼文化薪火,推动左翼文化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添砖加瓦,谱写传承发展的时代华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