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梅兵:倡导师生使用AI科技,探索使用规范和风险规避
2025-03-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本学期开学,多所高校宣布接入DeepSeek,但与此同时,对滥用AI的顾虑也一直存在,对此,还有高校发布“最严AI论文新规”。应该如何看待高校科研、教育与AI新技术的关系?学校在引导学生对AI的使用上又该持怎样的态度?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说,在社会上,有一个昵称叫作“爱在华师大”,我们现在把它扩展成“AI在华师大”,我们的教育中要有爱,也要有AI这样的先进科技的能量。因此,她主张,要倡导师生使用AI科技,也要探索使用规范和风险规避,让AI真正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梅兵说,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快速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作为华东师范大学,要抓住历史机遇,从新兴学科发展、传统学科转型、治理能效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包括软件学院在内的多个学院,目前已经开设了200余门AI相关系列课程,有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应用类课程等,让同学们能够获得比较全面系统、既有针对性又能跨领域的AI知识。在研究方面,以AI赋能传统科研或者推动研究范式转型,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药理分析和制药工艺改进等,为先进制药走出新路。

同时,在人文等传统优势学科方面也在积极探索,例如王锋教授团队将AI引入长篇小说创作。在学科建设方面,还建设了智能教育研究院,推动AI赋能教育学科转型发展,并力争解决智能教育领域中一系列重要问题,成立了空间人工智能学院,推动AI赋能遥感学科转型发展。校园治理上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接入DeepSeek模型、建设数据驾驶舱等,为师生提供高质量智能化服务,充分提升学校治理效能。

“人工智能科技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千行百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这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比如可以提供海量信息、解决了知识获得局限性的问题,又比如可以很好地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的目标等。”梅兵表示,无论是从外部环境形成的压力看,还是从内生发展的动力看,高校积极拥抱AI科技,并以此推动学校更好发展是应有之举。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华东师大提出了AI for EDU的综合改革目标。

“当然,AI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无论是AI科技本身,还是AI应用过程中,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甚至是很大的风险,”梅兵认为,在积极拥抱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审慎批判的态度,发现问题,警惕风险。

梅兵介绍,一方面,我们专门成立了智能教育研究院,集聚人工智能、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多领域的专家教授,共同研究AI应用于教育中的问题风险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我们在倡导师生使用AI科技的同时,也在探索使用规范和规避风险问题。

实际上,一年前,华东师范大学就制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使用指南》,并在部分院系试点应用。“我们希望通过积极拥抱、谨慎探索,用其长、补其短、避其险,让AI真正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梅兵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