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如何疗愈人心?二胡演奏家马晓辉的跨学科探索
2025-03-12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在中国,在全世界,音乐疗愈已经成为了音乐类高校的一门学科。当艺术遇见医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3月11日下午,二胡演奏家马晓辉走进上海科学会堂,在白玉兰绽放的季节带来一场雅集,200名来自医学、艺术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及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音乐疗愈更多的应用场景。

当天,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马晓辉文化艺术专项基金和上海市医师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四季公益论坛与音乐疗愈雅集举行,一开场,马晓辉与17岁的上音附中大提琴学生龚峻熙带来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给春日午后带来优雅与宁静的氛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音乐疗愈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自2008年以来,马晓辉的“音乐疗愈”音乐会在不同国家进行了数百场,她与美国心理学、音乐学教授提姆•凯利合作,在音乐与医学的交叉领域努力,给许多人带去情感的治愈和心灵的成长,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能量。

马晓辉说:“二胡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但它特别擅长表达人的喜怒哀乐,仿佛与我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艺术可以是一剂治愈心灵的良药,它温和而有力,帮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平衡与力量。”

在沉浸式圆桌论坛上,马晓辉、提姆·凯利和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刘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吴艳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包丽雯分享了他们在音乐疗愈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真实案例,探讨了音乐与正念如何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刘灏介绍说,人工智能音乐疗愈在抑郁症、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不同场景的辅助治疗方面,有很积极的作用,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为更多人带来心灵的疗愈。提姆·凯利和吴艳茹分别带领现场观众一起进行呼吸练习和正念练习,帮助大家专注于此时此刻的自己和周围环境,提升注意力和觉知力。包丽雯是医生,也是一位琵琶爱好者,她在现场演奏了一曲《宫商角徵羽》,还分享了音乐疗愈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圆桌论坛后的沉浸式表演,马晓辉与艺术家们带来《虚籁》《流水》《春江花月夜》《卧虎藏龙》《爱的致意》《乡村骑士》等中外经典。青年古琴演奏家陆笑姿说:“古琴曲《流水》适合早晨听,雾气霭霭,让心灵回归自然。”琵琶演奏家汤晓风说:“在忙碌的一天工作结束后,刘天华的《虚籁》让他心灵放空,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

马晓辉的二胡与大提琴、吉他、弦乐四重奏、芭蕾、太极对话,带来春意盎然的表演。在她看来,音乐疗愈不仅适用于有健康问题的人群,对健康个体的身心健康同样具有重要文化作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环境使健康人也面临潜在压力、情绪波动或社交疏离,而音乐疗愈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调节工具。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为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希望2025四季公益论坛与音乐疗愈雅集能陪伴人们走过春、夏、秋、冬,一起经历美、见证美、创造美、成为美。”马晓辉说。

在互动交流环节,嘉宾们与观众展开深入对话,围绕音乐疗愈的实践方法、正念练习的技巧以及如何将音乐与正念融入日常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指出,音乐疗愈不仅是对健康问题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更是对健康个体一种积极生活方式的倡导。他呼吁更多医生加入“医艺结合”的行列,共同探索艺术与医学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公众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