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名师荐股、真鞋底假鞋面……上海警方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经济犯罪
2025-03-1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以“资深名师”“专业团队”的名义,骗取咨询服务费;真鞋底假鞋面“自创”限量款,通过网络直播间售卖牟取不法利益……上海警方近期分别侦破一起非法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案和一起制售假冒品牌运动鞋案。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记者今日从市公安局了解到,2024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侦破制假售假、投资理财诈骗等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经济犯罪案件1800余起,有力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名师荐股”“内部牛股”实为网络公开信息

没有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资质,却鼓吹“掌握内幕牛股”和所谓“荐股成功案例”,博取股民信任后即以网络公开信息冒充“内部消息”“研究成果”骗取咨询服务费。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上海警方根据市民报案线索,侦破一起非法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案,抓获陈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5600余万元。

今年2月,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接市民冯先生报案称,一家自称提供专业证券投资咨询服务的公司在收取4000元服务费后,将其拉黑并失联。冯先生表示,数月前他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专业荐股团队,推荐股票成功率高达80%至90%,团队即将建仓一只短线牛股,邀请冯先生共同投资,并表示如果投资遇损,团队会予以赔偿。冯先生遂向对方支付了4000元咨询费,并按照指示买入个股。始料不及的是,该股不涨反跌,令其损失1万余元。当冯先生提出按约索回服务费和赔偿时,却被对方拉黑,遂向警方报案。

接报后,松江警方初步判断冯先生可能遭遇了“非法荐股”。即在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指导下组成专案组,经侦查,于2月25日开展收网行动,成功捣毁了一个以犯罪嫌疑人陈某为首,在无证券投资咨询资质的情况下,以“名师荐股”为名非法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犯罪团伙。

经查,犯罪嫌疑人陈某原系证券从业人员,离职后为牟取不法利益,在明知没有相关资质的情况下,招募多名社会人员。以随机拨打电话、发布网络广告的方式招揽客户,并以“大金额散户”“专业团队”“投资稳赢”等话术博得客户信任,之后骗取“咨询服务费”。

作案过程中,陈某等人会根据客户投资金额的大小,对客户进行分类收费。对于小额投资客户,要求提前支付投资金额的10%作为季度荐股服务费;对于大额投资客户,则要求客户盈利后支付盈利额的30%至40%作为服务费。事实上,陈某等人推荐的所谓“牛股”,是犯罪团伙根据网络公开信息随意选取的。如股票恰好上涨,团伙即名正言顺收取服务费;如遇股票下跌,团伙则以“客户未听取操作指令”“股票后期会涨”等借口推诿塞责,有时为维系客户资源以期继续牟利,团伙会从客户前期支付的服务费中提取小部分进行赔偿。如若客户亏损严重,则会直接拉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从事证券投资咨询、证券经纪等业务,应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取得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在未经证监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电话、广告等方式公开招揽客户,以提供投资分析、预测和建议为幌子,向投资者提供付费的证券投资咨询内容,属于非法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犯罪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目前,犯罪嫌疑人陈某等6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松江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真鞋假鞋拆解混搭自创限量款定制款

将自产“假鞋”与二手“真鞋”拆分组装、混合搭配后,以所谓“限量款”“改装款”“定制款”为噱头,通过网络直播间售卖牟取不法利益。记者了解到,上海警方侦破一起制售假冒品牌运动鞋案,全链条摧毁“设计仿制、拆解生产、多渠道分销”制假售假犯罪团伙,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假冒品牌运动鞋3400余双,涉案金额逾3000万元。

2024年7月,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接市民徐先生报案称,其爱好收藏鞋款,之前在某承诺“官方正品”“假一罚三”的直播间,以1299元购买了某品牌“限定款”运动鞋。收到货后,徐先生发现这双鞋气味刺鼻,鞋面喷漆颜色不均匀,但鞋底的纹路、品牌标志却十分清晰,与正品无异,仔细查看后发现鞋面和鞋底拼接处有异常,怀疑自己买到假货,遂向警方报案。

接报后,警方立即将鞋品交由品牌方鉴定,发现此鞋竟是将“真鞋底”与“假鞋面”混搭的假冒品。杨浦警方随即开展深入侦查,从直播平台和网店入手,很快锁定了一个以犯罪嫌疑人郑某为首的制售假冒品牌运动鞋犯罪团伙,并组织警力赴外省市将其一网打尽。

经查,犯罪嫌疑人郑某原经营一家生产鞋底的公司,为牟取不法利益,自2024年2月起,以所谓“限量款、改装款、定制款”为噱头,生产、销售假冒品牌运动鞋,从而吸引消费力强且追求个性的专业爱好者。郑某指使其妻子龚某设计仿版鞋样、创作鞋款,委托曾某团伙采购品牌标识等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为了扰乱买家视线,郑某指示曾某团伙将生产的“假鞋”与其低价购买来的二手“真鞋”进行拆分组装,采用“真鞋面”与“假鞋底”、“假鞋面”与“真鞋底”混合搭配的方式,拆底换皮、贴皮改色、喷涂,试图“以假乱真”。而犯罪嫌疑人谢某、黄某二人,则在明知郑某生产、销售的是假冒品牌运动鞋的情况下,根据郑某指令,分别负责直播网店的运营以及仓储发货工作,以每双1000至4000元不等的价格大肆对外销售。

目前,犯罪嫌疑人郑某、龚某、曾某、黄某、谢某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已被警方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另4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取保候审。下步,杨浦警方将持续对假冒品牌商标的供货源头进行追查打击,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新类型消费陷阱需警惕

记者从今日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了解到,近年来,一些新类型消费陷阱披着更具迷惑性和欺骗性的外衣出现在消费市场。不法分子巧立名目、变换噱头,以合法外衣掩盖经济犯罪之实,严重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

近年来,上海地区传销犯罪发案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地域限制被逐渐打破,组织结构越来越分散。对此,警方紧盯以加盟网络商务平台、销售原始股和养老保健为名实施传销犯罪风险,加强多地协作联动,侦破了数起在外地组织、本地有人员参与的组织、领导传销案件。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假借知名品牌名义,以提供加盟服务为名,诱骗投资人投资款项;一些不法分子以投资知名电影、参与票房分红为名,诱骗投资人签订电影投资合同,骗取投资款。对此,警方以源头治理、集群打击、领域整治的形式,侦破此类案件1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随着新型虚拟商品销售渠道的普及以及众多新型社交平台的涌现,非法荐股犯罪逐渐演变出一套“短视频和直播获客、小额收费引流、私密渠道荐股”的新型犯罪模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期,市局经侦总队牵头普陀、宝山、松江分局开展了非法荐股犯罪的波次打击整治,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

在此提醒大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不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或链接,不盲目轻信各类“高收益”宣传,不随意跟风参与投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