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承诺6月底前完成106短信实名标注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近年来,106短信平台已成为垃圾短信的主要发送源头。上海市消保委调查数据显示,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这些短信内容繁杂,且存在假冒或混淆签名、设置消费陷阱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接收者却无法认清发送者身份。3·15前夕,上海市消保委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达成共识:将为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进行实名。
五成消费者建议106短信标注真实发送源
近年来,106短信平台已成为垃圾短信的主要发送源头。上海市消保委调查数据显示,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这些短信内容繁杂,且存在假冒或混淆签名、设置消费陷阱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例如,部分短信假冒银行、知名商家等名义,以“账户异常”“低利率贷款”“积分到期”等为诱饵,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进而可能被不法商家套取个人信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链接到钓鱼网站给手机安装木马病毒。
在网上诸多关于如何屏蔽106短信的贴文,教消费者如何通过调整手机设置,把106号段的短信或者带有“贷款”“积分”等关键词的短信关进“小黑屋”。但事实上,消费者很难屏蔽106短信。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的通知、网站的验证码等大量正规的信息都是通过106短信发送的,这些信息对于消费者工作生活十分必要。上海市消保委每年都会接到很多消费者关于“积分清零”的投诉,消费者说商家没有提前告知。但实际上商家大都通过106短信向消费者进行了提示,而这些短信因为手机设置被屏蔽了。
面对大量隐藏着陷阱和黑洞的106垃圾短信,到底应该怎么办?上海市消保委做了专项调查:21%的消费者希望监管部门加强监管,17%的消费者认为运营商应该加强审核,12%的消费者表示会屏蔽所有106短信或关键词,还有48%的消费者建议在短信中强制标注内容提供者真实名称。
三大运营商承诺对短信提供者进行实名制
近期,上海市消保委与三大运营商总部在多轮诉前沟通后达成了共识。三大运营商承诺:对于有歧义或无法清晰标识短信内容提供者的签名,将使用短信内容提供者的规范企业名称(内容提供者实名)进行标注。
此外,三大运营商还承诺了多项改进措施。中国移动表示,将严格审核企业资质,包括备案证明、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确保责任可追溯;并初步建立企业签名合规数据库,面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精准“短信免打扰”服务。中国联通表示,将通过数字化技术校验签名登记与实际发送的一致性,上线端口“先登记,后发送”的系统级鉴权管控模式,严格审核并登记接入客户的资质证照文件,同时强化数字化运营能力并引入AI技术。中国电信则表示,将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短信签名及实名制信息登记,建立短信内容动态巡查机制,对不包含退订方式的短信内容“零容忍”,并采取主端口降速、关停等处置措施。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三大运营商的承诺和举措有助于消费者准确识别短信来源,避免因模糊或错误标注而陷入消费陷阱。上海市消保委进一步希望,三大运营商能够加快推进标注规范企业名称的相关工作,并确保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对所有有歧义或无法准确识别的签名的规范使用。同时,上海市消保委也将与三大运营商建立相关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推动106短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