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校长”张桂梅的故事校园艺术森林上演,沪疆携手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2025-03-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除署名外)

“春英,春英,你考上大学啦!”“新时代的我们,当在教育强国的火热实践中,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3月18日午间,一场以“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校长为原型的原创校园话剧《张桂梅》在上海师大校园“艺术森林”展演。

在上海,这样的思政实践大课不仅开在大学校园的艺术新空间里,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践团还从东海之滨去往天山脚下,以沪疆携手的方式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上海师范大学:  

“思政+”话剧,播撒信仰的种子

原创校园话剧《张桂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关于“校长妈妈”张桂梅的事迹为蓝本进行创排,讲述张桂梅扎根贫困山区、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生动故事。课堂上,“授课教师”通过扮演张桂梅,再现了张桂梅为筹集建校资金四处奔波、以病躯坚守讲台、用信仰点亮贫困女孩人生希望的感人场景。

“思政+”话剧由影视传媒学院表演(师范)专业师生团队艺术呈现,全国优秀五四红旗团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宣讲团的快闪诵读,再次有力回应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青年何为”的时代命题,也让这一流动课堂更显庄重有力。

影视传媒学院青年教师、编导高已原表示,从创排到演出,她始终被一种力量深深触动——那就是张桂梅校长用生命诠释的教育信仰。通过创排演,让表演师范专业的学生们以角色为镜,叩问初心,更是希望“戏剧+思政”的表现方式能够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希望和信仰种子。创排演《张桂梅》是一次教学成果的展示,也是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对话、一次对教育使命的郑重回应。

在“艺术森林”流动课堂古朴庄严的自然景观和实景转化的滇西群山之间,细腻的表演,铿锵的誓言,生动演绎一场关于信仰与教育的生命对话,而每一个在其中参与、驻足的师大青年更是在快闪诵读融入戏剧表演等具有张力的艺术表现中成为课程真正的“参与者”。

张桂梅扮演者、影视传媒学院2022级表演(师范)专业的严之清同学说,燃烧自己,烛照他人,是对张桂梅“校长妈妈”最好的精神写照。她始终不忘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奉献所有,为国为民,坚定如磐。对教育的深厚情怀和担当精神,让新时代青年更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勇于承担家国责任,矢志奉献青春力量。

春英的扮演者、影视传媒学院2022级表演(师范)本科胡歆妍同学说,春英是无数大山女孩的缩影。张桂梅校长如明灯照亮了她的黑夜,为她拨去迷雾,教导她独立自强,给予她“我本是高山”的底气与自我认知。作为表演(师范)专业的学生,排演的过程让她深刻感悟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树人铸魂,以爱育人,用美育滋养心灵。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课程与教学论(思政)专业马欣悦同学深情地说,作为未来的思政课教师,自己在参与《张桂梅》演出中读懂了“艺术+”思政的力量。张桂梅等“时代楷模”,是我们上好思政课的生动素材。马克思主义教育是生长在实践热土上可以真切触摸的生命叙事。

现场驻足观看的学生纷纷表示,原创校园话剧《张桂梅》“滋”养心田,更叩问心灵、启迪思想。教育学院2024级教育1班比较教育学专业、入党积极分子沈华禹同学说,这部话剧深情演绎了张桂梅校长用爱用情为山区女孩铺就求学之路,他想要像前辈一样,助力更多孩子成就梦想。对外汉语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余凯久久被张桂梅校长的坚持打动。“教育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这些细碎的坚持。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坚持和勇敢的品质,是我作为青年接续者最应该传承下去的。”他说。

记者获悉,近年来,上海师大组建了由戏剧理论和思政理论专家、编剧老师、导演老师等组成的团队,深入挖掘教育部统编教材的思政育人元素,创排了一系列“课本剧”戏剧思政课,先后在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滩高级中学等3所学校进行展演,用青年的力量,在中小学生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沿着古丝绸之路,沪疆携手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受访者提供

驼铃古道连山海。3月中旬,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生生’同心实践团”的师生代表,沿着古丝绸之路,采用“学、讲、践”的方式,步入“行走的思政课堂”,浸润式体验中医药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交融历程及现代发展。

中医药在古丝绸之路上拥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更是在当前肩负着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的新使命。此次,中医学院“‘生生’同心实践团”奔赴新疆探寻民族医药奥秘,前往新疆医科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地交流学习,现场观摩沙疗、药浴等特色维医诊疗技术,与当地维医学专家亲切交流。2024级民族预科班李建谊不禁感叹,在实践中更深感悟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坚定和增强了文化自信。 

打造“讲”的队伍,在宣讲中激活传承基因。就此,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联合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医学院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进社区”活动。“小朋友们看,脊柱就像小树苗,挺直才能茁壮成长!”在天山区二道桥街道固原巷社区,2024级中医学(五年制)学生俞悦手持3D脊柱模型,向小朋友们生动讲解了脊柱诊疗知识;博士研究生李元昊则带来了中医智能体质辨认仪,让居民们亲身体验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结合的智能化成果。实践团还设计了“闻香识百草”“经络大闯关”等互动游戏,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认识穴位、练习八段锦。

在乌鲁木齐甘沟乡小渠子村,清晨薄雾还未消散,实践团已在社区架起义诊帐篷,面向农牧民、社区居民开展健康义务咨询活动,耐心地向村民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指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民族预科班学生赛比娅·玉苏普江还发挥双语优势,为牧民现场翻译诊疗建议,传播健康理念。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孟煜介绍,此次跨越沪疆两地的思政课程以民族医药为切入点,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探索“社会大课堂”育人新范式,为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更多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育人品牌提供有益经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