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土著”植物34年后被意外发现,全球“唯二”以“上海”命名
2025-03-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全球仅有的两种以“上海”命名的有花植物,一为已在辰山植物园进行保育的“上海薹(tái)草”,一为“上海毛茛”。如今,“上海毛茛”这一上海的“土著”植物,在34年未曾现身后,于近日被辰山植物园科研团队意外在上海重新发现。

目前栽植于辰山植物园内的上海薹草

上海毛茛是一种春季会开小黄花的植物,一般作为伴生草本长在花境中,很容易被当作杂草清除,也较容易与猫爪草混淆。这些貌不惊人的植物喜欢长在水边、湿地,植株低矮铺散,花朵直径仅1-2cm。

1875年,法国学者H. de Poli首次在松江凤凰山采得这种植物,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将其记载为上海特有物种,并命名为上海毛茛。根据《华东维管植物模式标本汇编》(1701-2020)记载,上海毛茛是模式标本采自上海的102种植物之一。

今馆藏于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P)的上海毛茛等模式标本

信息签表明该份标本于1875年采自上海凤凰山

何为“模式标本”?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馆长葛斌杰解释道,在分类学者发表物种新名称时,需指定某一份标本作为这个物种的凭证,这就是模式标本。

尽管是上海“原住民”,但它被发现的次数并不多。中国数字标本馆CVH检索结果显示,上海毛茛记录稀少,散见于长江中下游一带,上海最近的标本记录要追溯至34年前,即1991年2月,由上海自然博物馆翁若芬采集自徐汇区宜山路。从采集数据来看,上海毛茛平均三十年左右才被采到一次。为何如此罕见?葛斌杰表示,一方面是上海毛茛植株矮小,不太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也和早春的采集活动较少或许相关。

此次被发现,也是意外惊喜。3月11日,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馆员李晓晨和陈彬在参与环城绿带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在闵行体育公园某处意外地发现了一丛毛茛属植物。

闵行体育公园上海毛茛。李晓晨/图

而因为上海毛茛和猫爪草长得很像,当时科研人员还无法确定,只采集了少量标本带回实验室验证。在经过解剖及专家鉴定之后,才最终确定这丛小黄花便是上海毛茛。

这次意外发现,令科研团队非常欣喜。“虽然上海毛茛并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但因为是仅有的两种有‘上海’两字的有花植物之一,寄托着上海人的情感与乡愁。”辰山植物园也一直在开展乡土植物的保育研究。葛斌杰表示,最近几十年来,因城市用地建设开发、人口数量增长、外来植物不断占据本土植物的生态位等原因,上海本土植物种群逐步萎缩,种类已呈现下降趋势。而这一“原住民”的再次出现,说明只要用心观察,本土植物仍然可以被发现,这也给了科研工作者们信心。

上海毛茛植物精细解剖图版

记者获悉,此次针对环城生态公园的植物多样性调查始于今年。团队结合“环上公园”的建成时间、区域位置、公园类型和大小等要素,与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中心一同选择了22个“环上公园”进行调查。闵行体育公园是首个调查的公园,整个调查项目将于年底完成。而首个调查的公园就给了他们惊喜。“这种植物不可能是建公园时人为种植的,说明环城生态公园带区域保留了一定的原生生境、本土物种,并未被建设发展破坏。”葛斌杰认为。

据悉,目前部分上海毛茛已经由辰山植物园采取了保育措施,并将进行扩繁实验,或许有一天,这些难得一见的“原住民”植物也可以回归户外,被市民重新看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