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听劝”落地保洁就餐休息室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华东政法大学大三学生秦同学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小红书发布的一条关于学校落地保洁休息室的笔记能收获1.7万点赞。而她从评论中才得知还有很多和她不谋而合的同学,在此之前都通过不同方式提出类似建议。在学生们的呼吁下,学校在3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就餐室。
给校长信箱写信建议落地
3月15日,秦同学从朋友那里得知,宿舍楼下一间教室玻璃门上贴着“保洁休息室”字样,她才知道自己的建议在学校落地了。四天前,当她将密密麻麻写满字的建议信投递到教学楼的校长信箱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她相信学校会给出反馈,但没有想到这么快便得到回应。
信上说明了来信目的,以及她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平时通过观察,她发现宿舍楼的保洁阿姨刘丽饭点时会坐在一楼楼梯口吃饭。和刘阿姨多次沟通交流后,秦同学了解到她不仅没有休息场所,也没有固定吃饭的地方。
发现这一问题后,她又在教学楼外区域随机询问一位保洁大叔,却得出了不同的答案:可以在教学楼的地下室休息。但她进去之后,感觉环境潮湿不适合久待。
为了印证问题是否具备普遍性,她会有意识地留意教学楼、图书馆等其他区域的保洁阿姨和大叔的动向,并抓住机会和他们进行沟通。她从图书馆里的一位保洁阿姨口中得知,在电箱门后面有一个1-2平方米的空间,他们在休息时间可以稍微坐着歇一会,但也没有特定就餐的地方。
平时不上课在教学楼自习时,她偶尔路过休息区会发现保洁阿姨睡在长椅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教室自习时正好遇到一位保洁阿姨来找空教室吃饭。在她的再三请求下,阿姨留在教室完成了就餐,两人交流时阿姨向她透露,虽然学校在教学楼顶楼开辟了一层就餐区,但饭点有很多吃饭的同学,他们不愿意和同学们抢占地方,所以自己一般会找一间没有人的空闲教室,短暂借用一下供他们填个肚子。如果有人在或者中途有人进教室,他们会自觉地出去再寻觅下一个空教室,以免打扰到同学。
最后她得出结论,刘阿姨的情况并非个例。于是她便结合自己的观察和采访,将意见和建议匿名投递进校长信箱。
为民请命的同学不止一人
收到学校落实行动的消息后,秦同学便将此举发布在小红书平台,没想到收获大波好评。其中评论大多称赞学校的执行力以及学生的人文关怀,还有其他学校的同学建议自家学校学习推广并希望全国推行,甚至还有网友受到鼓励和启发,表示打算最近在自己学校观察后再写信给校长信箱。
记者发现,在评论区,还有华东政法大学的其他几位同学此前也不约而同地在各个渠道提出了为学校保洁人员安排休息室的建议。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喝掉一整个太平洋”介绍自己也曾向学校呼吁能够给保洁阿姨设立休息室,并为他们配齐设备物资,包括24小时热水和带锁储物柜、带软垫的折叠床、医药箱和充电插座、微波炉等。
3月12日,大四国际经济法专业的江同学也通过“华政青年”公众号的校长信箱渠道向学校反映“保洁阿姨没有足够的休息空间,大部分在楼梯间饮食”。两日后,学校管理科联系到该同学并进行了反馈:学校一直为保洁人员提供休息场所,例如位于五期宿舍六号楼一楼的共享空间。同时,学校也在积极探讨在其他区域进一步改善保洁人员的休息环境,并逐步实施相关改进措施。
保洁在楼梯口就餐成为常态
华政后勤管理办公室张老师向记者介绍,“学生提建议前,学校今年2月便计划为物业、保洁人员提供休息空间,但由于设施设备未及时到位,且保洁阿姨倾向于在自己固定的工作区域休息,因此一直未正式落地。”
记者走进华东政法大学宿舍楼发现,一楼楼梯口休息室不足一米高,两手臂宽,占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人走进去需要弯腰站立,无法容下一张餐桌。内部放置着保洁阿姨们的清洁工具,还有收集来的纸盒、纸袋、塑料等物品。
华东政法大学五期公寓4栋宿舍楼的保洁刘阿姨介绍,学校保洁人员采取轮班制,白天工作时间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晚上工作时间至20点,中途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就吃饭问题,她向记者表示,在学校工作十多年,自己吃饭的时候一般在一楼楼梯下面吃,“这么多年吃饭都在一个地方,习惯了”。阿姨吃饭时,坐在小板凳上双手端着饭碗,吃完后没时间睡觉休息,不仅要负责一栋楼的卫生,包括扫地、拖地、倒垃圾、洗洗擦擦,还要负责宿舍楼外回收站的垃圾分类。“任务多,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一旦哪个地方弄湿了,就需要他们去解决。“有时候嘴里还没吃完的时候,还要赶着去楼上打扫卫生。”
除了宿舍楼的保洁阿姨,校内有同学向记者反映,图书馆的保洁阿姨也是如此。休息时会在墙壁开的狭窄小门里坐着。但更多同学表示,看到保洁阿姨坐着休息甚至吃饭睡觉的时候并不多,更为常见的是他们随时随地在打扫卫生。
逐步开辟专门空间让保洁端碗上桌吃饭
3月起,学校接到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话、公众号、校长信箱等渠道提供的建议,随后又重新开始启动休息室计划。此次学校安排的就餐休息室选址在华东政法大学五期宿舍六号楼下。室内30平方米,可容纳20人就餐,配备有微波炉、空调、冰箱、沙发、桌椅、净水器。对此,保洁阿姨们纷纷笑着表示感谢学生对她们的关心。
物业主管卞长丽说;“学校一共有200多名保洁人员,其中五期公寓区域内一共有20多名保洁人员。宿舍区域的保洁人员此前的休息室大多都是小隔间。除了五期公寓区域,学校教学楼等其他区域也正在启动休息室,为其他保洁人员安排合适他们吃饭的地方,同时提供饭后休息的场所。”
记者随后向后勤管理办公室核实,办公室主任张老师表示,之后学校会根据每栋楼的实际情况安排休息室,考虑在相邻区域专设一处空间供保洁人员使用。
“有问题就改”收获学生好评
除了这次建议安排保洁就餐室,该校学生还曾提出过诸多建议,学校也在不断完善落实中。秦同学介绍,自己曾在大一时通过班干部向学校学生代表大会建议为女生宿舍楼浴室加装门帘,不久后浴室无门帘问题得到解决。
无独有偶,大一的史同学去年11月向学校公众号反映希望学校在教学楼内售卖卫生巾,以缓解女同学的燃眉之急。基于个人体验,她发现教学楼自动售货机只有零食没有女性用品供应,而“教学楼离校内超市较远”,随后便在朋友圈询问学校提建议的渠道。朋友也向她反馈遇到过同样的窘境。提出建议后不久,她接到学校管理科工作人员电话,学校已在着手处理,招标完成之后会进一步推进流程。“一个月左右,各个教学楼自动售货机货架上便多出了女性用品。”
如今,华东政法大学学生与学校的联络通道逐渐多样化。学生可通过校园主页、公众号、校长信箱等方式向学校提建议。去年1月,学校还开设了专门针对食堂餐饮方面的投诉建议平台——“接诉即办”热线。从去年上线至2025年3月20日,共计1152起投诉建议,所有意见建议都得到合理妥善解决,好评率98%。华东政法大学团委书记张晶星老师还向记者透露,除了现有建议渠道,为完善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渠道,学校还打造了校园版12345平台,即将上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