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拉开序幕,集中呈现“和平向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郭容/图、视频
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3月23日晚拉开序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演出以“和平向未来”为主题,选取《红旗颂》《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混声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黄河大合唱》等反映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经典作品。
相比《红旗颂》,《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其实和上海之春更有渊源。1993年作曲家陆在易的这部作品在第15届“上海之春”的舞台上一亮相,便引起广泛关注。在作品中饰演方志敏的是当时还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廖昌永。
廖昌永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上海之春”舞台上的情形:“当时特别忐忑,这是梦想开始的地方。”时隔32年,廖昌永今晚再次登上舞台演绎《中国,我可爱的母亲》,这让他心生感慨:“年轻时更多地钻研自己的声音技巧,现在跟不同的指挥家、不同的乐团合作后,心智上更成熟,演绎也就更丰富了。”
可以说,廖昌永是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人所熟知的。而“上海之春”也一直是青年音乐人成长的摇篮。今年也有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上海之春”挑大梁,新人新作演出占比近40%。对此,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说,“上海之春不仅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人才风貌以及中国音乐精品佳作的舞台,也是扶持新人新作、孕育中国原创音乐的摇篮。”
此次在《黄河大合唱》中担任男中音独唱的就是95后青年歌唱家张功浩。对于自己在不到30岁的年纪就有机会站到舞台的中央,张功浩既荣幸又紧张,“上海之春的舞台,我梦想很久了,但《黄河颂》乐章对于每一个男中音而言都是个不小的挑战,无论是历史深度还是技巧难度都非常复杂,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和演绎做好传承。”
今年“上海之春”的开幕演出有很多艺术大咖助阵,使得这台节目具有了文化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在本场演出担纲《黄河大合唱》中的诗朗诵部分。他在创作过程中深受大师们的影响。“第一代《黄河之水天上来》乐章的朗诵者是我在北京人艺的前辈田冲,之后是林中华先生,还有李默然、瞿弦和老师等,为我树立了很高的标准。”
濮存昕回望《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作品先有词后谱曲,“当时光未然先生在延安严冬的窑洞里念自己的长诗,感动了冼星海,创作出这部史诗级合唱交响曲。我始终在想象光未然先生是怎么朗诵的。希望明晚能和上海的观众一起接近这部80多年前的中国经典音乐作品,创作出时代的声音,持续不断地传承演绎下去。”
本届“上海之春”以“春天的回响”主题,将推出一系列具有历史性、国际化、时代感的音舞演出和文化活动。整个音乐节期间,将举办56台主题演出、13项专项主题活动以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演节目、惠民公益活动,以此营造愉悦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使“上海之春”成为人民群众的节日盛会。
记者了解到,“上海之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举办最早、持续最久,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音乐舞蹈节。它最初起源于1959年的“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1960年5月,正式以“上海之春”的名字登上历史舞台。为什么定名为“上海之春”?据当时担任上海音协党组书记、市文化局局长的孟波回忆:春天,象征着美好、万物复苏和欣欣向荣,“上海之春”是最恰当的名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