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有人忙减肥,他却增肥10斤!这位大四学生成为上海第700例捐献者
陈焕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春回大地的三月,有人忙着减重;而这位00后大学生却为了做好这件事,足足增肥10斤。
3月25日,在成功捐献后,华东理工大学大四学生陈焕东成为上海第7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一个年轻的生命送去生的希望。据悉,3月28日,还有2名志愿者将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仁济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届时将实现704例捐献。在3月的最后一周,上海有望实现一周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刷新了本市捐献速度。
为捐献,大四学生增重10斤
3月25日上午,华山医院2号楼的5楼,生于2004年的陈焕东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身旁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采集出来,其余血液成分又缓缓回输进陈焕东的身体。捐献当天,他的初中好友也特意从武汉赶来,为他加油!
在大二就读期间,来自湖北的陈焕东受同系学长王浩栋——申城第528例捐献者的事迹感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很有意义,我就登记入库了,但也知道配型的成功率会很低。”陈焕东说,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真的有机会拯救白血病人的生命,他会很开心。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甚至是百万分之一,正因为配对成功率极低,每一例成功配对都被视为“生命奇迹”。但是奇迹真的发生了。2024年10月份,当接到红十字会通知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的时候,陈焕东义无反顾地决定履行当初的入库承诺,捐!
随即,陈焕东和家人说起了这件事。“当他们知道了整个献血的流程后,都很支持我。”陈焕东说,这次能配对成功,感觉非常幸运,而且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能尽微薄之力挽救他人的生命以及一个家庭,这也正是他当时登记入库时的初衷。
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要求比较高,陈焕东还担心自己体检不过关。为了能够顺利捐献,他接到通知后便开始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身高1米7的陈焕东,体重只有120斤,这让他看起来有些瘦弱。如何能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去捐献?思考之后,他便开始进行身体锻炼,希望通过训练改善自己的体质。饮食方面,他增加了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避免摄入油腻的食物。“每天晚上跑四五公里,科学的饮食加上合理的运动,不到半年我的体重增加了10斤,这也让我变得更加健康,为之后的捐献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陈焕东告诉记者。
高分辨检测、体检……在捐献前的一系列准备过程中,陈焕东始终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入院后,注射动员剂、配合检查、按时吃饭休息,每个环节陈焕东希望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捐献。“听说这次接受捐献的是一个10多岁的青少年,如果能帮助到他,也算是拯救了一个家庭,我觉得特别有意义。”陈焕东说。
谈及捐献后的感觉,陈焕东告诉记者,“注射动员剂时,自己还有些酸胀的感觉。当我完成捐献后,身体没有太大的感觉,整个捐献过程比想象中舒适,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抽完血当天,就有工作人员将血液取走了,当晚就可以输入患者体内。我也衷心地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让更多患者可以重燃生命的希望。”
朱布翰
一周8例,刷新本市捐献速度
3月25日,和陈焕东同期在华山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还有第698例捐献者朱布翰和第699例捐献者陈文斌。
其中,第698例捐献者朱布翰现就职于松江区应急管理局。去年11月他为一名罹患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因病人免疫系统恢复缓慢,此朱布翰再次为该名患者捐献淋巴细胞。
第699例捐献者陈文斌是上汽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员工。2009年入库的他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当年的初心,在接到配型成功的消息时,第一时间就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积极配合血型符合和体检检测,确保了捐献流程的快速启动。如今能如愿捐献,他认为是患者的幸运,更是他的一次髓缘和遂愿。
而就在同一天,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第701例捐献者和第702例捐献者在长海医院完成捐献。
据悉,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本周一周内实现8例,再次刷新本市捐献速度,累计实现704例捐献。
这8位捐献者,有的是多年参与无偿献血,深知捐献救人的紧急和对患者的意义;有的是学生时代许下生命的诺言,如今义无反顾践行初心;有的是身为父母,能和患者家属感同身受;还有的是自己受过别人的帮助,也希望能有机会传递善良和温暖。
陈文斌
“世界那么大,只有你能救他”
目前,我国约有400万名血液病患者,仅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万人,儿童约占50%以上,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很多血液病患者因缺乏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无法进行移植而失去生命。中华骨髓库在18—45周岁的适龄人群中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旨在扩大捐献知识知晓面,扩大社会对捐献事业的关注和参与面,为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1992年上海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社会宣传与志愿者征募工作,并在1996年实现了全国第一例捐献。2015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实现自主采集入库,通过线上申请,口腔黏膜样本自助采集并回收样本进行检测实现登记入库,目前是全国唯一一个可以通过血液和口腔样本双渠道入库的省市。截至3月28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分库累计在库志愿者近19万人,实现捐献704例。
志愿者越来越多,成功捐献的步伐越来越快。记者了解到,从第1例到第100例捐献者,上海用了将近11年的时间;此后,每100例捐献者实现的速度越来越快。第600例捐献者2023年10月17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捐献,到2025年3月25日第700例捐献者成功完成捐献,仅过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造血干细胞供患双方匹配相合的概率从几百到几万分之一,所以大家常说“世界那么大,只有你能救他”。患者通过医院申请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的配型检索,寻找人类细胞抗原相匹配的供者。捐献者经体检合格后,通过注射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通过外周血成分献血的方式采集,整个过程无损捐献者健康,大约200毫升的采集量就可以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