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开放、涉外法治建设……助力外企“留在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2024年,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全市新设立外资企业近6000家。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3月28日随市政府新闻办“总部面对面”系列集体采访活动走进拜尔斯道夫创新中心。与此同时,《浦东新区涉外法治建设白皮书(中英文版)》发布。
▍ 以“制度型开放”赋能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全周期服务
说起拜尔斯道夫,可能大家有点陌生,其生产的大众护肤品牌妮维雅却是广大上海消费者心目中的“回忆杀”。
拜尔斯道夫以妮维雅(上海)有限公司为实体在中国构建了大众皮肤科学化妆品事业部的三大中心:创新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
妮维雅(上海)有限公司的创新中心位于漕河泾开发区,投资约1000万欧元。作为集团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2023年获批市商务委外资研发中心认定。
拜尔斯道夫首战进博会即以“展品即商品”模式破局,携含创新成分Thiamidol®630的妮维雅产品亮相展台,并同步开启跨境电商试销。
2024年第七届进博会开幕之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德国拜尔斯道夫的解决色素沉着的专利成分“异丁基酰胺基噻唑基间苯二酚”(Thiamidol630)正式获得我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新原料注册证书。
“Thiamidol630成为中国历史上第2个美白祛斑新原料,也是《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第1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美白祛斑新原料,是国妆新原料注册的第1号,打破了此前《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31年期间仅批准1个美白祛斑新原料的历史性局限。”拜尔斯道夫中国企业事务总经理雷开霆介绍说,这一里程碑背后是市药监局上门指导、青浦区政府专班服务,凸显上海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在科技上突破创新,构建新质生产力。
从“进博首展”到“上海首发”,拜尔斯道夫以“政策红利—市场验证—产能落地”的三级跳,印证上海营商服务对新质生产力的催化效能。
“拜尔斯道夫2025年向妮维雅(上海)有限公司注资3142万美元。”雷开霆表示,接下来他们将锚定三大战略方向:本土配方研发、智能制造再提级、精准营销布局。“届时,我们的产值大概能再增10个亿!”
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是上海利用外资的特色工作和亮点。自200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总部支持政策以来,根据跨国公司投资新动向和新特点,不断优化升级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今年2月,制定出台了《上海市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更加注重对总部增加实质功能的支持,鼓励总部集聚研发创新、财资管理、投资决策、采购分销、供应链管理、共享服务等功能,成为多功能总部;更加注重对高能级总部培育,鼓励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设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细分赛道事业部全球总部,并给予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
▍ 浦东发布中英文版涉外法治建设白皮书
《浦东新区涉外法治建设白皮书(中英文版)》3月28日在浦东国际法律服务园发布,浦东新区司法局涉外法治工作处同时揭牌。
这是全国首部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全领域的涉外法治建设白皮书。此番浦东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率先增挂涉外法治工作处,实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协同,为涉外法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约1.8万字,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浦东新区持续在涉外法治建设工作领域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的机制和路径,总结了浦东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浦东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区委依法治区办副主任黄爱武作解读说明。
近年来,浦东新区勇担“立法试验田”使命,已形成“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促进国际经济组织发展”“促进浦东新区商事调解”等20余部涉外领域相关法治保障成果,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涉外司法服务保障方面,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自贸区法庭在全市率先成立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工作室,已成功调解各类涉外、涉外商投资企业商事案件3560件,纠纷平均处理周期28天,涉及标的额10.23亿元。
在涉外知识产权执法方面,全面落实RCEP知识产权内容,积极对接CPTPP、DEPA等国际经贸协定,建立国际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在外籍人士管理服务方面,浦东公安分局在全市率先建成“中心-站-点”三级外籍人士融入服务体系,首发推出涵盖居留旅行、家庭生活、语言文化、社会融入等六大类服务的“浦东新区外籍人士服务包”。在涉外法治宣传服务方面,金桥镇、张江镇、花木街道、陆家嘴街道设立首批“浦东新区涉外普法示范窗口”。
此外,浦东新区以制度创新和政策红利双轮驱动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落地显效:全国首例外方当事人申请在华临时仲裁案在浦东开庭并裁决;首家浦东港澳联营律所实体联营正式签约;首创在法律服务领域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新加坡调解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合作举办“浦东剑桥班”“国际商事调解培训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