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资源可挖掘!上海之春的这场音乐会用现代技法完成创新表达
2025-03-30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从珠江潮涌到北国飘雪,从江南烟雨到雪域圣光,4月1日,《中国音画》民族管弦乐组曲,将由“民乐魔术师”彭家鹏执棒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在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演。这部作曲家吴颂今领衔、七位作曲家联袂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组曲,将以22首地域音诗构建音乐版“千里江山图”,带领听众穿越时空,感受中国各地域的人文特色与民族风情,体验一场视听交融的文化之旅。“它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一次对我国音乐创作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吴颂今说。

吴颂今是中国流行乐的“先行者”,至今创作了五千余首作品,其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去年,基于这些作品,他的《中国音画-颂今音乐主题管弦乐组曲》交响乐版由张诚杰指挥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参演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后,大获好评。今年的民族管弦乐组曲版本,是由吴颂今领衔,青年作曲家郑阳任创作总监,携手京沪穗乐坛的六位作曲家:梁军、徐可、孙小松、刘畅、兰添、巩子晗于2024年创作完成,新版本在保留原曲精髓的基础上,通过民族器乐的交响化处理,展现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层次和地域特色。

比如,吴颂今与梁军在《湾区飞虹》中重构了港珠澳大桥的钢铁韵律,通过民族器乐的交响化处理,展现了大湾区飞速发展的壮丽画卷;与90后作曲家巩子晗在《井冈山下种南瓜》的合作创作中,则将传统唢呐独奏与现代电子音乐元素巧妙结合,赋予了这首经典红歌全新的听觉体验。

整场音乐会从《花城春来早》的悠扬粤韵,到《北京琴书北京情》的曲艺京韵,每一首曲目都通过丰富的音色和节奏,勾勒出一张张生动的城市音乐地图。从《雪域传说》的雄浑悠远,到《楼兰新娘》的丝路叮当驼铃,每一串音符都通过独特的风格韵味,描绘出一幅幅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画卷。

吴颂今介绍说,《楼兰新娘》九重奏采用了丝绸之路的西域特色乐器,通过独特的音色组合,再现了古丝路上的异域风情;《灞桥柳》曲中,埙与中胡的对话运用了复调对位技术,呈现出长安古城的苍茫与古朴,展现了三秦人重情重义的情怀。对于为何要做一个交响乐和民乐的参照版本,他表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作曲家一直需要探索的新课题,“对比交响乐版与民乐版在《茶山情歌》等经典曲目中不同的配器重构,可以发现竹笛与二胡如何替代小提琴演绎江南烟雨,展现了民族乐器在表达地域风情方面的独特优势”。

执棒本场音乐会的著名指挥家彭家鹏,也向记者解读了“新丝竹美学”,他期待年轻的90后、00后观众,可以在《军中绿花》的琵琶轮指中听见热血青春,“这不是简单的旋律改编,而是用民族乐器基因重组中国声音DNA”。他表示,通过将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可以让年轻一代在熟悉的音乐语言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传承的新范式不仅有助于传统音乐的传播,也为年轻观众提供了全新的音乐体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