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空间”到“成长沃土”,这所高校学生园区如何让生活与成长碰撞出奇妙火花?
2025-04-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视频

在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生园区,生活与成长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在这里,学生不仅是园区的居住者,更是园区治理的参与者。“午间不用往图书馆跑,宿舍楼下的自习室,安静又温馨。”在园区自习室内,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石雪纯同学笑容满面地说道。

在学生园区,一站式享受自习、健身,参与学院特色活动,聆听热点“海洋青年说”,究竟是怎样一种独特的体验?如今,上海海洋大学在原有“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创新,打破了传统育人的壁垒,为实现“育人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近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实地探访。

从“参与者”变身“引领者”

“我的社区我做主”

午休时分,记者走进学生园区的“满分自习室”,只见学生们捧着课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窗外绿树摇曳,屋内暖光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晕。软木板上,自习室公约和每日一记整齐排列;原木墙壁一侧,创意标语和文创作品巧妙装饰,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园区内的自习室让我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也让我对学生社区的感情愈发深厚。而且自习室旁边就是健身房,练完瑜伽还能去影音室、‘海心物语’聊天室,一站式满足我的学习和生活需求。”经管学院的林同学言语间满是喜爱。

谈及升级后的学生园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成员、四小区区长盛宇伟同学给出“守护、发展、共创”三个关键词。作为一名“资深”区长,他见证了自管会从倾听同学需求、反馈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推动校园治理的跨越。从解决24小时热水供应问题,到推动延长图书馆闭馆时间,再到成为校园治理的重要力量。此外,学校创新打造“青春议事厅”品牌,紧扣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为学生搭建起自主交流的广阔平台,充分激发了学生园区的青春活力。

“‘满分自习室’是采集学生意见后,根据大家的需求新增设的空间。”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张亚琼介绍,2025年1月学校成立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学院、园区办和职能部门组成,成员由团工委、主楼辅导员和物业团队等部门负责人构成。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生活园区中组建园区学生服务团队,进一步健全“社区-楼栋-单元-寝室”四级网络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治理共同体,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从“常进”到“乐进”

海洋特色生活园区趣味多

当教师退后半步,化身“守护者”,学生向前一步,成为“建设者”,学生社区便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采访中,记者发现,各学院学生园区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了主题各异的园区工作室。水产与生命学院的水产耕读教育实践工作室别具一格,走进工作室,手作区内各类处理过的鱼骨摆放整齐,墙壁上悬挂着精美的鱼骨画。在这里,学生们从认识水产、品尝水产,到鉴赏水产、制作标本,一系列体悟水产之美的活动丰富多彩,如“珍珠鱼骨画”“品蟹会”和“虾蟹标本制作”等。国际海洋日,同学们怀着热忱与爱心,精心制作鱼骨画。15幅饱含心意的作品跨越千里,带着水产学子的美好祝福,送到新疆小朋友手中,架起了一座跨越地域的友谊桥梁。

随后,记者前往了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学生园区的“芯”青年工作坊。工作坊内设有IT服务区,为同学们提供计算机义修服务。记者了解到,“芯”青年义修服务一站式特色活动以“技术赋能校园,服务传递温情”为宗旨,组织“IT”社团学生志愿者为师生提供电脑软硬件维修、系统优化、数据恢复、网络安全防护等免费技术服务,解决日常电子设备使用难题,助力智慧校园建设。

记者了解到,上海海洋大学结合学科特点搭建学院特色园区工作室,为耕读文化、海“韵”科技文化等10个学院工作坊授牌。学校将持续创新“一区一品”,打造园区育人品牌,力求将学生生活园区打造成师生常进、乐进、爱进的场所。

如今的学生更爱“听劝”,而非“说教”。张亚琼指出,“比起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长学姐分享经验,往往能碰撞出更精彩的思维火花。”考虑到如今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学校开展“海洋青年说”活动,鼓励学生结合学校、学院、专业特色,聚焦当下热点,用青春声音,传递时代力量。活动一经发布,学生们踊跃报名。第一期的“海洋青年说”,学生以DeepSeek为切入口,讲述中国的科技创新。后续还将围绕热门电影“哪吒”、新晋网红城市以及海洋发展等八期主题,在学生社区展开分享。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敏娟表示,将继续完善学生成长成才支持系统,让学生生活园区建设走深走实,真正将育人力量沉下去、管理服务提起来、学生诉求通起来,实现育人“最后一公里”的精准触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