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安顺地戏上海书城玩快闪,开启阅读新形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吴恺/图
阅读的方式正在越来越多元,不仅能看书、听讲座,还能玩快闪。上海书城福州路店门口3月31日就突然出现了四位国家级非遗安顺地戏的演员,一番精彩表演,引得读者纷纷驻足观看拍照。这是上海书城推广阅读、普及戏曲的一次全新的尝试。
“家人们好!我是周顺,一名00后,也是国家级非遗安顺地戏传承人。传承路上,我已坚定地走过了11年。”首蒙青巾、头戴面具、身着古装、手持戈矛,如此热闹而略显夸张的表演,立刻在幽静的福州路上引发围观。脱下面具,安顺地戏传承人周顺自我介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源于明初的安顺地戏是贵州省安顺市地方传统戏,最初是屯堡人演习武事的方式,历经六百多年岁月洗礼,被称为“戏剧活化石”,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顺地戏的演员唱腔质朴高亢,题材往往是杨家将、岳家将等忠义报国的故事,一场表演下来,让人热血沸腾。
作为非遗传人,周顺是此次上海书城安顺地戏快闪的领头人。他告诉记者,他与安顺地戏的缘分始于12岁,在祖父、安顺地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先松的引领下,他踏上学艺之路。
“初次接触安顺地戏,那独特的唱腔、鲜明的人物面具,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跟着祖父,我从一招一式的基本功练起,无数个日夜的打磨,无数次汗水的挥洒,让我逐渐领悟到安顺地戏的精髓。曾经作为首批少儿地戏队队长,我和小伙伴们四处表演,收获掌声。如今,我不仅在舞台上活跃,还在安顺市民族高级中学、平坝区天龙中学担任地戏任课教师,把我所学到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周顺说。
这次,周顺和小伙伴们带来的快闪是《三英战吕布》中的一段,演出结束后,他们还为读者详细解说了安顺地戏的门道。除了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他们这次来上海还去了多个文旅地标演出。周顺说,周顺说,上海是个天然的大舞台,在上海演出,能让更多人知道安顺地戏,还有外国友人很感兴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对年轻的周顺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和安顺大屯堡地戏演艺团的年轻人们利用短视频、自媒体积极传播安顺地戏,多个视频在全网收获数百万播放量。他与团队还登上湖南卫视综艺舞台,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
很多读者对记者表示,阅读有很多形式,传统读书是一种,听讲座是一种,后来出现了听音乐和看话剧,现在快闪戏曲也是一种阅读。这次安顺地戏的快闪,不仅能让读者欣赏到传统戏曲之美,还能通过他们的演出,了解传统故事的精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听戏看戏本身就是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