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社会大美育,从校长抓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上海的社会大美育,已经进入了年轻人常说的“next level(进阶)”。它不只是让学生们看看演出做做普及了,而是从校长抓起!上海市艺教委通过为期一年的“上海市校长艺术素养研修班”培训,提升校长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理论水平、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一支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管理者队伍。上海交响乐团负责其中的交响乐板块,4月7日,乐团就和交出“优秀作业”的青浦区蒸淀小学来了一场“课后互动”,很有特色。
◇ 校长从音乐小白到专家的转变 ◇
上交负责的研修班交响乐课程培训,历时10个月,通过4节名师讲座、9节精品导赏、5节实践体验等共计18节课程,为65位中小幼学校校长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美育培养体系。上个月月底,交响乐板块的结业仪式在上海交响乐团举行,蒸淀小学副书记平雪莲策划的“红色旋律与世界之声——古典音乐中的家国情怀”脱颖而出,作为三份“优秀作业”之一,在结业仪式上进行展演。4月7日,上交的音乐家们将这份音乐会作业带到了学校,进行“成果转化”。
记者了解到,这场音乐会以“苦难-觉醒-奋斗-幸福”的音乐叙事为线索,将党史教育自然地融入中西经典音乐的欣赏中。音乐会以朱践耳《唱支山歌给党听》开篇,在风云激荡的岁月,这首曲子如同火炬,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以刘铁山、茅沅《瑶族舞曲》和黄贻钧《花好月圆》收尾,让人仿佛看到了各民族同胞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也让人感受到祖国繁荣昌盛带来的幸福生活。
其间,平雪莲还会穿插解析世界经典作品中的人类精神——通过贝九《欢乐颂》,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讲述贝多芬耳聋后坚持创作的故事,引导讨论“逆境中的坚持”;通过柴可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体会俄罗斯民族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上交音乐家以四重奏形式,演绎改编后的5首作品。音乐会还设计了“情绪色卡”互动环节,用红、蓝、绿、黄对应不同音乐情感,让抽象的音乐变得可触可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这场音乐会将红色主题与经典音乐结合,主题明确,逻辑清晰,互动环节也很轻松。”研修班交响乐板块的负责人是上海交响乐团教育拓展中心项目主管王君悦点评了这份“作业”,她透露,平雪莲原本对古典音乐一窍不通,“能交出这样一份作业,我们很惊喜。”
一开始,平雪莲带着抗拒心理,硬着头皮去参加研修班。“我对古典音乐一无所知,总觉得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上课过程中,她和古典音乐的距离越拉越近,她至今还记得指挥大师梵志登在排练现场对艺术的极致追求,“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态度。”
这段旅程彻底改变了平雪莲对艺术的认知,她想到了“关键教育事件”对人的重要影响。共有183名学生的蒸淀小学位于青浦区练塘镇,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为主,学校只有一名音乐老师、一名美术老师,以及一个合唱社团、一个美术社团,美育资源相对缺乏。如今,平雪莲不仅能成功策划一场音乐会,还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和上交共同把这台演出带到了学校,双方的“共舞”让她感触良多,“我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会受触动,但只要有一两颗心被音符叩响,在某个未来的清晨破土而出——或向着音乐,或朝着艺术——那便是最珍贵的馈赠。”
她还希望,将研修所得转化为适合乡村学校的美育方案。比如,通过“名家进校园”“经典进课堂”“活动促传承”形成立体化美育生态;因材施教,为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建立专门的成长档案,在青浦区对接专业导师,为有潜力的孩子打开艺术通道,让艺术之花在乡村学校绽放。
◇ 优质艺术资源的教育界高效转化 ◇
她如今的雄心壮志,和当初进入上交时的“小白”状态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对第三次承办研修班交响乐板块的上交来说,这是很多校长的普遍现象。王君悦每次培训开始前都会对校长们进行摸底,发现“音乐小白”的占比很高。为此,团队有的放矢,策划了一系列美育活动。
“名师讲座”特邀李严欢、许慎等知名乐评人、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担任主讲,围绕“如何聆听一场交响乐音乐会”“常规交响音乐会的组成”等展开讲座,向校长们展现交响世界的万千精彩。“95后”作曲家梁皓一也来做客,分享了创作《中国厨房》的幕后故事,如何将自己在锦江饭店后厨听到的声音转化成音乐大餐。
“精品导赏”的观摩清单里包括二十余场上交音乐季的精选演出,涵盖交响乐、室内乐、委约新作、音乐地图课堂。余隆、梵志登、帕沃·雅尔维等大师执棒的音乐会、上交委约创作的《中国厨房》、半舞台版歌剧《波吉与贝丝》《弄臣》等高人气演出,都在清单里。
“每一位校长必须看6-9场音乐会。”王君悦介绍,校长们不仅能直面顶级音乐会,还有机会直击幕后排练、和指挥大师近距离交流。去年10月,在乐队排练结束后,梵志登和校长们面对面,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工作经历,和他对于青少年音乐兴趣培养的思考,让在座者获益匪浅。
“实践体验”是重中之重,不仅组织校长们实地考察上海艺术特色“龙头”学校,还通过干货满满的课程,引导校长们自主撰写一场40分钟带讲解的小型普及音乐会(室内乐版)的方案策划。平雪莲的“作业”就是从四十多份作业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业”。
对于这样的培训,王君悦得到的反馈相当正面,“校长带动教师、教师带动学生,美育意识就像‘沙漏’一样,一层层往下渗透——从塔尖的校长到中层的老师、再到基层的学生,都能受到美育辐射。”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表示:“上海交响乐团在2010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教育拓展中心,同年‘MAP进校园’启动,至今已开展16年,演出足迹遍布全市逾百所学校,近几年更是深耕五个新城。现在,我们和校长艺术研修班结合,将校长在1年的时间内诞生于自己学校内的优秀作业送进校园,让学校师生在欣赏优质音乐的同时,也帮助中小学尤其是艺术资源匮乏的学校找到自己的美育闪光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