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堪忧!每五个成年人就有一人受消化不良困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如今,不少年轻人畅享火锅奶茶的“吃货自由”,可肠胃却不堪重负,频繁“抗议”。外卖软件里满是美食收藏,办公桌抽屉中胃药却也囤了十几种 ,“舌尖狂欢”与“消化警报”并存,成为当代人饮食的奇特写照。
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消化不良问题不容小觑,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受此困扰。在国内,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在普通内科门诊占比达11.05%,在消化专科门诊更是高达52.85%。生活节奏快、饮食习惯紊乱的人群首当其冲,年轻人的胃部健康状况尤其堪忧。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专家提醒,年轻人切勿让无节制的饮食,过度消耗胃部健康。
// 不良饮食催生“隐形胃伤” //
26岁的晓妍是广告公司的策划专员,高强度工作让她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早上若起晚了,早餐便直接略过,到公司后靠咖啡强打精神;中午常点高油高盐、口味浓重的外卖;晚上因加班,晚餐时间毫无规律,忙完工作到八九点才匆匆吃点东西。不仅如此,忙碌一天后,晓妍还热衷于在夜晚点炸鸡、烧烤,配上碳酸饮料当作放松方式。
起初,晓妍只是偶尔胃胀、消化不良,她没当回事,难受时就吃点健胃消食片缓解。但近几个月,胃部不适愈发频繁,胃痛时常发作,吃药也收效甚微,体重下降的同时,工作精力也难以集中。晓妍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前往医院做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慢性胃炎。医生严肃告诫她,必须调整生活方式、规律饮食,否则病情可能恶化。晓妍懊悔不已,决心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好好养护自己的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胜良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胃在整个消化系统中扮演着‘火车头’的关键角色,消化不良引发的连锁反应,往往超出消化系统范畴。消化不良不仅伤胃,还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致使有害菌大量滋生,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慢性炎症。”这些炎症因子随血液流至全身,对大脑、肌肉、关节、甲状腺等血供丰富的部位影响显著,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认知能力下降、关节疼痛、内分泌紊乱等问题。
“消化不良病因繁杂,消化酶分泌不足或缺乏是重要发病因素。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缺乏消化酶,食物无法被有效分解吸收,不但不能为身体提供营养,反而可能转化成有害物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邹多武教授告诉记者。
// 年轻人的护胃攻略 //
我国63.1%的消化不良症状与进餐相关,主要源于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快节奏生活致使饮食不规律,影响消化酶分泌;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加重消化负担;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也降低了消化效率。
医生提醒,应对消化不良,调整生活方式极为关键。细嚼慢咽能减轻胃部负担,对胃排空障碍患者尤为重要;餐后适当站立或散步,有助于消化,应避免饭后久坐或躺卧。
饮食管理方面,需避免生冷硬辣、腌制烧烤等高刺激食物,减少咖啡浓茶摄入,注意食物温度适宜。当自身消化酶分泌不足时,适当补充消化酶制剂是有效的辅助手段。目前市面上消化酶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制剂种类繁多,成分和适应证各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教授还提到,约3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保护消化功能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关乎血糖控制、营养代谢等多个方面。在生活方式上,需避免“胡吃海喝、缺乏运动、肥胖、熬夜、压力过大”。
// 护胃还能减重,告别情绪性进食 //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年轻人胃部疾病的出现与减重关联密切。
23岁的小悠对身材很在意,看到身边朋友苗条的身材,她决心在夏天到来前减重10斤。小悠开启了自己的“激进减重计划”,早餐只吃一根香蕉,午餐是水煮青菜加少量糙米饭,晚餐就喝一杯代餐粉。有时候实在饿得受不了,她也会强忍着,觉得这样就能更快瘦下来。不仅如此,小悠还会在网上搜索各种极端的节食方法,严格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连喝水都要计算量。
一开始,体重确实下降得很明显,小悠很是得意。可没过多久,她就常常感到胃里隐隐作痛,还总是反酸、嗳气。但想着体重还没减到目标,她没有停下节食的脚步,只是随便吃点胃药缓解一下。随着时间推移,小悠的胃部不适愈发严重,常常疼得直冒冷汗,吃什么吐什么,连正常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在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被诊断为胃溃疡。
事实上,规律作息对胃部健康和体重管理都十分重要。胃有自身生物钟,规律饮食和作息有助于胃肠道形成良好消化节律,提高消化效率;反之,不按时就餐、频繁熬夜等不规律作息,会扰乱胃肠道生物钟,导致胃酸分泌紊乱,增加胃部疾病发生风险。此外,熬夜会使身体分泌更多皮质醇激素,刺激食欲,让人更易在夜间摄入高能量零食,进而导致体重上升。因此,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小时左右高质量睡眠,既能护胃又能控制体重。
情绪性进食是减肥和胃部健康的“双重阻碍”。不少年轻人在压力大、焦虑、抑郁时,常通过进食缓解情绪。但是专家指出,这种行为不仅会让人摄入过多高能量食物,增加体重,还会加重胃部负担,引发胃部疾病。学会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性进食,对保护胃部健康和控制体重至关重要。比如,感到压力大时,可通过深呼吸、适度运动等方式缓解情绪,而非暴饮暴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