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碰撞!为本科生“强国之路”大思政课作业展示开一场草坪嘉年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乡村振兴、养老政策、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思考科技创新与国家、社会、行业发展的关系……囊括694个践行课题的693份海报展示,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前大草坪上熠熠生辉。这些设计独特的海报展示着“强国之路”思政大课2023级本科生践行课题作业成果。3600多名同学在现场,以海报为载体,互相交流、碰撞,每位同学手中有18张三类贴纸,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课题”“最想进行交叉碰撞的课题”与“最能触发灵感的课题”三类课题。
◆ “学会学”到“学会问”再到“学会做” ◆
4月8日下午,光草变身为一场草坪嘉年华,蓝色棚子下,每个摊位摆放着设计独特的海报,展示着“强国之路”思政大课2023级本科生践行课题作业成果。这些成果展示吸引了众多师生,不少来参加嘉年华的学生在自己欣赏的海报上,贴上“我最喜欢”“交叉碰撞”“触发灵感”等标记。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渔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传承策略研究:以舟山贝雕与螺钿镶嵌工艺为例》课题摊位前火爆,几位课题成员被提问的同学围了起来。“这个课题是我们自主立项的。”2024级化学专业余中天介绍,目前该非遗的商业化策略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验证。舟山贝雕与螺钿镶嵌工艺通过新生力量的工作室建设与宣传、文创产品设计和制作体验等形式得到推广,有了更大的知名度。
课题成员介绍舟山贝雕与螺钿镶嵌工艺
复旦大学从2023年底开始推出思政大课改革,由院士、知名学者和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行业专家同上一门以“强国之路”为主题的思政大课,同时搭建了多个现场教学基地,将思政课讲在祖国大地上,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所在,让学生从“学会学”到“学会问”,再到“学会做”。
在完成了学、思、践三个环节之后,本学期,思政大课进入“悟”阶段。这一阶段同学们将把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转化为学术问题、研究课题或生涯思考,独立酝酿课题。其间,694个已开展的践行课题,根据课题性质、课题主题进行分组,完成交叉讨论、墙报展示交流、深化思考、感悟总结等环节。
“你们的课题是以调研还是理论为主”“欢迎来了解我们的课题”“这个课题有趣,我来投一票”……当天的作业展示环节旨在搭建学生交流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围绕“我为强国建设能做什么、怎么做”主题进行深入思考。记者在现场看到,展示课题按照科技创新与国家、社会、行业发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分为10个大类。
团队开展《给中学生讲哲学——中学哲学教育实践》的服务类课题
◆ 不同专业的师生互相激发 ◆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副教授杨洋指导的学生课题归属于本次海报展中的“科技创新与国家、社会、行业发展”主题。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科研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一组同学“利用元宇宙和AI技术再现经典实验和场景”的课题应运而生,他们探索通过前沿技术,重现和模拟现实世界的复杂现象,尤其是无人机和AI技术在军事、安全、伦理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为了说明清楚不同的“结局”,他们还为此设计“剧本”。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教育和科研的便利,更是为了引导公众深入思考这些技术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本课题旨在通过构建一个以无人机袭击模拟为核心的元宇宙环境,探索和模拟无人机技术在现代战场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杨洋告诉记者,在时政框架下,就必然会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国力的支撑,科技强国路上,青年何为的命题,就自然而然地引起同学们深思和践行。
法学专业的张融融和科学与技术系同学们共同完成课题里的剧本设计,在这种交叉融合跨专业合作中,大家思想不断碰撞。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这个大思政课堂,张融融给出的答案是:开放、活跃、合作,“和传统的思政课很不一样”,她说。
突出交叉,恰恰是“悟”环节的关键,也是从各个小组实践向独立研究跨越的关键一步。2023级药学院的来秋阳用了半天时间,将海报设计成复古样式,配合“古早风”的漫画,讲解课题“情绪障碍机制探索”。团队中4个人,3人来自药学院,1人来自化学系,却做了一个类脑相关的课题。“大家因为兴趣聚在一起,都想对神经机制和心理学相关内容展开研究。我们通过对比野生型小鼠和arg基因敲除的抑郁症型小鼠在金钱激励延迟任务中的表现差异,探寻抑郁症对大脑奖励机制的影响。”
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波带领了一个8人团队开展“给中学生讲哲学——中学哲学教育实践”的服务类课题。这个团队中,除了两位同学是哲学学院的,其他成员来自物理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外文学院、新闻学院、管理学院等6个院系。同学们通过消化大学哲学课程,集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帮助中学生举办哲学议题思辨讨论、实验室体验、哲学辩论赛、哲学冬令营等活动,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帮助中学生更好衔接大学知识,也让大学所学学以致用。
◆ 学校将提供下一阶段“发展计划包” ◆
本次展示交流前,师生已完成三次交叉讨论课,通过“立问—立意—立论”的逻辑展开同类主题下相关课题的碰撞交流和学科交叉互动,进一步转化升华为学术问题、研究课题或生涯思考。
在“悟”阶段,每个学生还需要独立撰写一份总结两年“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学思践悟”学习感悟报告、一份体现“悟”阶段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成果的个人创新设计与发展愿景报告。
学校则将为本科生提供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包”,其中包括校内外学科竞赛、复芏计划、研究生申请、留学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大赛、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等内容。
另据复旦大学教务处介绍,学校的各类本科生科研计划也会对这些课题开放申请,对于优秀的课题,还将支持学生继续研究,为优秀学生在相辉堂开设风采分享专场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