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法”“ABC原则”都记住了吗?“上海健康播报”今日上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为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健康上海行动,打造上海市民喜闻乐见的一站式健康科普服务品牌,4月17日,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健康频道承办,市疾控中心等提供技术支持,全新推出健康科普大平台——“上海健康播报”。
“上海健康播报”聚焦权威性、时效性、季节性、专题性,集结优质资源、整合传播渠道、统一发布平台,让“有料、有用、有品、有趣”的健康科普实现“常听、常看、常学、常新”,持续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
在第一期发布会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凡,上海市医学会变态反应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过敏和免疫科主任骆肖群,以及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三位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市民关心的健康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加减乘除法”,“ABC原则”,关于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春日防病指南:抵御传染病侵袭
近期气温回暖,但昼夜温差较大,加上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肠道和虫媒传染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市疾控中心发布的近期防病提示,为市民健康筑牢防线。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春日气温波动频繁,新冠、麻疹、水痘、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十分活跃。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尤其容易感染。因此,市民务必保持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口鼻,科学佩戴口罩。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应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健康状况稳定的市民,可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接种相关疫苗。
肠道健康守护:随着气温回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生风险有所下降,但手足口病逐渐进入高发季,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需格外警惕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虫媒传染病预防:天气渐暖,蚊虫密度上升,蜱虫也开始活跃。市民应及时清除家中花盆、托盘及废弃瓶罐等容器内的积水,防止蚊虫滋生。外出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此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输入性及续发风险增加。
体重管理,做好“加减乘除法”
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要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上海迅速响应,由吴凡和贾伟平院士领衔编写面向2500万市民的“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手册。这本手册采用百问百答的形式,梳理了市民关心的100个问题,涵盖体重管理基本知识、合理饮食、科学运动、作息与心态、医疗干预等多方面,全面覆盖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病患者等不同人群。同时,手册还附加10个误区分析和10个锦囊妙计,让市民能轻松掌握体重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吴凡还分享了做好体重管理的“加减乘除法”:
加法:科学运动与充足睡眠缺一不可。有氧运动要达到靶心率(最大心率即220减去年龄的60%-80%)并持续20分钟以上,力量训练建议每周3次,如深蹲、平板支撑等。每小时起身活动2-5分钟,每日步行6000步以上,也能有效促进热量消耗。成年人应保证6-8小时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优化睡眠环境,规律作息,周末补觉不超过1小时。
减法:控制热量摄入是关键,重点在于减盐、减油、减糖。每日食盐不超5克(约啤酒瓶一瓶盖),用油不超25克(约2.5瓷勺),添加糖低于25克(一罐可乐含糖量就超标40%),同时限制高脂食品摄入。还要警惕隐形热量,如饮酒、干果薯片、“0”糖食品等。
乘法:采用科学实用的方法能事半功倍。比如“阶梯式进食法”,餐前先喝一小杯水,接着吃蔬菜,再摄入鱼蛋肉等优质蛋白,最后吃米饭粗粮等碳水。进食时细嚼慢咽,给大脑足够时间接收饱腹信号。
除法:摒弃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引发“过劳肥”。情绪压力也与体重密切相关,不仅会导致情绪性进食,还会改变体内激素,增加脂肪存储。
预防日光性皮炎要遵循“ABC原则”
春天万物复苏,花粉等过敏原开始在空气中飘散,过敏问题随之而来。骆肖群主任介绍,花粉过敏的主要过敏原并非观赏花,而是风媒传播的花粉,如杨树、柳树等木本植物花粉(春季为主)和蒿草、豚草等草本植物花粉(秋季为主)。不同地区的致敏花粉种类与当地植被、气候相关,像上海广泛种植的悬铃木(法国梧桐)花粉就是常见过敏原。怀疑花粉过敏的市民应及时就医检测过敏原。多数情况下,花粉过敏以对症治疗为主,严重患者可考虑脱敏治疗。
“随着春季日照时间延长、紫外线增强,日光性皮炎也进入高发期。”骆肖群主任指出,人体皮肤经过冬季对紫外线防御能力减弱,突然受到长时间强紫外线照射,暴露部位易发生光损伤。菠菜、苋菜等“春菜”含光敏物质,过量食用后日晒易引发日光性皮炎。长期接触光敏性化学物质或正服用光敏性药物的人群,过度日晒后皮疹会加重。
预防日光性皮炎要遵循“ABC原则”:减少户外活动,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紫外线高峰期;外出携带遮阳伞、佩戴宽檐帽、穿长袖衣裤和手套,选择深色、密织、UPF>25、UV透过率<5%的织物;选用宽防护光谱、高保护指数(SPF30+,PA+++)、光稳定性高的物理性防晒剂,外出前15分钟涂抹,长时间户外每隔2-3小时重复涂抹,男性也要重视防晒。在高辐射环境中更要加强防护,阴雨天同样不可忽视防晒。
春日养生:灵活养生,因人而异
针对春日养生,崔松主任则提醒市民不要刻板养生。一方面,不要刻板分节气养生。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大,二十四节气虽源于古代物候学,但在现代生活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和个人体质遵循“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以上海为例,春秋短、夏冬长,严格按节气养生可能不适应。另一方面,不要刻板按照“五色入五脏,五色入五味”对号入座。春天肝火旺,若再过多食用酸味食物,会使肝火更旺。应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根据个人体质进行养生调理。
“上海健康播报”的诞生,为上海市民搭建了一座获取专业健康知识的桥梁。未来,该平台将持续聚焦不同季节和健康热点,为市民带来更多权威、实用的健康科普内容,助力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和生活品质,为健康上海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