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力量无与伦比,上海读者用文学迎接世界读书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文学依然是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的热点。“4·23”世界读书日上海全民阅读主题活动4月20日举行。活动现场发布的《2024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2024年上海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7.15%,年平均阅读量为10.03本,而文学类图书依然是市民阅读的最爱。
◆ 2024年上海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7.15% ◆
此次上海全民阅读主题活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普陀区委、区人民政府主办。调查报告显示,数字阅读连续三年登上市民偏好阅读方式榜首,数字阅读付费行为愈发普遍。上海书展等图书交易活动受全民追捧,市民参与二手书交易热情高涨。77.96%的上海市民在过去一年使用过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或城市书房等公共阅读空间,青年群体“夜读”趋势初显,银发群体阅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记者了解到,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上海活动将成系列举办,覆盖老中青所有阅读人群,真正体现“全民阅读”。除了今天在苏河湾长风书院广场举行的以“苏河叙事”为主题的上海全民阅读主题活动外,浦东新区曹路镇群乐书屋·渔书阁等第二批16家上海市示范性农家书屋(乡村阅读新空间)揭晓,以阅读为载体,以农文旅融合为特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5年度上海市“乐龄书单”、首批“乐龄导读”配送活动清单和“乐龄书架”公布,进一步完善符合上海实际的银发阅读服务体系。“旧卷新生 书脉长流”——2025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上海城市主场活动、2025年(第十一届)“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普陀微景·藏书票里的城市记忆”主题创作等市区特色活动同时启动。
其中,2025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上海城市主场活动精彩伴随全年。4月至11月,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牵头联动市区公共图书馆、本市古籍保护单位等,对接“旧书新知·申城淘书乐”等品牌,将着力打造“旧卷新生 书脉长流”——2025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上海城市主场活动,倡导读书、爱书、护书、藏书的社会风尚。
◆ 《好天气》见证世道人心的温暖 ◆
文学一直是上海推进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抓手。事实上,只有把文学搞活跃了,阅读才能真正活跃。著名作家苏童4月20日和他的老朋友编辑程永新、评论家张学昕和叶子,在朵云书院·戏剧店分享《收获·长篇小说2025春卷》。这本新鲜出炉的杂志里首发了苏童的新长篇《好天气》。
苏童62岁了,创作力依然旺盛。《好天气》照例以苏童的故乡苏州为起点,聚焦江南郊区一个叫“咸水塘”的地方,以精细入微的笔触探入市井红尘,穿越二十年的岁月,见证世道人心的温暖,遇见每个人生命记忆中的好天气好朋友好心情。
苏童告诉记者,他并不擅长谈论真相,《好天气》开始的计划是相当庞大的,但后来他觉得自己可能没办法写那么多,便只能把自己对小说的企图拍扁一样,压缩一点,弄小一点。“原来想写的基调是对中国郊区的一首挽歌。我是一个在近郊长大的孩子,我住在苏州齐门,往南走两三千米就是拙政园,但如果往北走1000米,突然就看到稻田了,忽然会闻见农民施肥的味道。我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街道、农场、农田。”苏童说。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对《好天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他看来,十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创作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为主,有的会加入一些幻想元素,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刘亮程的《本巴》《捎话》。“但《好天气》不太一样,全部是从坚实的大地开始飞翔,有历史,有传统,关于墓,关于塘西和塘东,和乡村的关系,人对生命,人对鬼魂,有很多非常丰富的内容。”
◆ 把对人生的审视变为写作 ◆
现在就职于华师大中文系的青年作家甫跃辉,老家在云南保山。一直喜欢骑行的他在2023年夏天突发奇想,想从上海骑车回老家云南。近3000多公里的路,甫跃辉骑行了很久。在今天举行的巨鹿之赞·益书房读书会上,甫跃辉和读者分享了他这一路的见闻。这一路对中国的社会,对中国的人情都有更深的认识。
甫跃辉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哲学家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甫跃辉把审视变成了写作,他本以为1万字就可以写完,但事实上他写了15万字。“我起初像个日记一样,像流水账一样,每天出去我遇到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这一路你会发现中国巨大的发展,从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到欠发达的城市,一路骑回去。”这部作品就是长篇非虚构《所有的路都在轮子底下》。作为著名作家,甫跃辉著有《嚼铁屑》三部曲、《锦上》《刻舟记》等作品。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马文运介绍,此次启动的上海公益新天地“乐龄书架”和“益书房”阅读行动,是上海推动全面阅读,让阅读更为细分的一次努力和实践。“作为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重要推广单位之一,上海作协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文学服务、文学推广、文学普及工作,我们与上海市民政局一道,共同打造‘乐龄书架’ ‘益书房’文学推广项目,就是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能够深度融入书香上海的每个园区、社区、楼宇、街巷中。”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东方出版中心今天举行了以“传承文脉、引领阅读”为主题的中版书房读者开放日。而所分享的《轻履者行远》则引起了读者的关注。《轻履者行远》是西安财经大学青年教师高煜的自传体小说,记录了她从发现疾病到生命最后三年的历程。这部作品是高煜用惊人的意志力与命运展开对话的见证。书中既有“生为飞蛾,若是不敢扑火,这宿命凭什么壮阔”的铿锵宣言,也不乏对亲情羁绊、教育理想的细腻剖白。正是这些真挚的文字,展现了高煜在困境中坚守生命、热爱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活动特邀作者高煜的母亲马琳女士到场。作为女儿的守望者,她不仅整理了本书,完成了女儿的遗愿,还用自己的力量,将一位母亲的爱与坚持,传递给了所有读者。她回忆起高煜临终时曾说“书出版了才算真正活过”,引发深切共鸣。
据悉,本次读者开放日活动,是东方出版中心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之一。东方出版中心将持续探索多元形式,推动优质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惠及更广泛人群,为深化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注入创新活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