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关爱青年从业者,徐汇共青团为咖啡经济赋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施剑平/图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咖啡消费习惯日常化、精品化,咖啡产业在上海蓬勃发展,已经具有可观的行业规模,业态的繁荣吸引了大量从业人员。
为关心辖区内咖啡馆经营情况,了解店铺日常经营需求,排摸青年从业人员情况,引导从业青年更好地认同街区、融入街区,在徐汇团区委的主导下,天平街道团工委成立调研小组,于2024年7月15日至2024年8月23日对天平街道咖啡行业经营从业人员开展了专题调研,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辖区内永康路、永嘉路、衡山路、襄阳南路、陕西南路、淮海中路、乌鲁木齐南路等140多个咖啡行业经营主体。
共青团如何为咖啡经济赋能,如何关爱关注更多青年从业者,徐汇团区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张海接受了青年报的专访。
咖啡行业从业人员
年龄年轻化,学历多元化
调研结果显示,天平街道商业街区的咖啡馆集聚效应显著。在永康路、衡山路、襄阳南路等咖啡行业集聚效应较强的路段,单条路段中往往分布十余家咖啡馆,店铺多为独立经营或小型连锁,店铺设计风格迥异、各具个性特色,店铺间经营状态差异较大。在嘉善路、肇嘉浜路等咖啡行业集聚效应弱的路段,店铺分布零散,多为星巴克、Manner等大型连锁品牌店铺,店铺主要服务周边写字楼的白领顾客,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因此,不同街区店铺的商业模式与经营状况大有不同。
报告显示,连锁经营领域中运营自主性存在差异化。在商业领域,小型连锁及独立经营店铺与大型连锁店铺运营模式差异显著。小型连锁或独立经营店铺,约三成由店主或门店负责人直接管理,经营决策灵活,能依市场和顾客需求,自主调整商品种类、促销活动等,积极探寻发展方向。大型连锁店铺管理集中,门店决策权受限。
该调研结果还显示,咖啡馆的更新迭代速度快。线下走访发现,调研时的情况与上个季度排摸信息相比,有22家店铺经营状态改变。这反映出咖啡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创新变革常态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经过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调研小组排摸了辖区咖啡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发现咖啡行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结构多元化。根据店主或店铺负责人反映,绝大多数店铺内从业人员均为青年,98%以上的从业青年拥有本科及专业的职业教育学历,从业人员学历较高、专业性较强的特征突出,还有2名从业青年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学历较高的人员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小的独立经营店铺或小型连锁店铺中。此外,据店主或店铺负责人称,374名从业青年中有6名共青团员。
就从业人员户籍来源而言,调研范围内的374名从业青年中共有29位上海本地员工,其余均为外来员工,大部分从业青年在本地没有稳定住所。就工作形式而言,调研范围内的374名从业青年中共有58名兼职员工,其中小型连锁店铺的全职员工往往会在店铺间频繁调动,而电话访谈并未覆盖的大型连锁店铺的兼职员工规模更大、负责人员店铺间调动更频繁,人力体系构建高效,彰显用工灵活性与创新活力。
从工作时长来看,接受电话访谈的89家店铺中,共有49家店铺实际采取“做一休一”的工作制,40家实际采取“做五休二”的工作制。从平均薪酬来看,89家店铺中共有29家店铺愿意提供员工平均薪酬信息,个人月工资普遍集中在收入8000元左右。同时,在调研中,还发现,不少员工还是“斜杠”青年,咖啡师职业只是一部分,30%以上的青年拥有其他兼职。
青年中心和咖啡行业
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共青团如何赋能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青春经济?张海有话要说。“咖啡行业的从业者、创业者、消费者都是青年。‘含青量’很高。所以咖啡经济是不折不扣的青春经济。”
天平街道的咖啡馆密度奇高,利用去年暑期时间,街道团工委和咖啡行业团支部一一踩点了天平街区140多家咖啡馆。
在专题调研结果出来前,张海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这一行能否盈利打了一个问号。调研结果让他的思路打开了。“原来,咖啡馆不是一个纯喝咖啡的地方,也可以嫁接文创产品、艺术人文展览、读书会、兴趣圈层等等。它是一个多功能的载体。天平街区的咖啡馆数量虽多,但大部分得以存活下来,且整体发展不错。”
青年中心和咖啡行业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这个“化学实验”的结果让张海感到惊喜。
团委的小伙伴将咖啡馆的主理人、咖啡师请到青年中心作为授课老师,传授拉花等技艺,向更多青年推广咖啡文化。这样一来,青年中心的课程更丰富了。而咖啡行业从业者与共青团的距离也更近了。“接下来,通过团委的赋能,我们还将为咖啡馆做一系列引流活动,比如开设一些咖啡特色课程等。”张海介绍说。
考虑到咖啡行业的从业者同时也是新兴领域青年,今年临近春节,徐汇团区委对一些青年咖啡从业者进行了慰问。
在张海看来,在寸土寸金的徐汇开一家咖啡馆不是开一家小店,其投资成本相对其他区域较高,主理人的设计和经营理念较为超前,正所谓小店不小。“未来,我们考虑打造天平人文街区,将历史风貌建筑和咖啡经济结合起来。使得Citywalk变成Cityshop,让年轻人在这个街区能坐下来,形成消费的流量。”
4月底,徐汇共青团还打算开设主题为咖啡经济的天平论坛,邀请青年创业者分享创业心得。
“我们希望通过各种资源整合,激发街区的创新活力。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小店的经营和发展问题,也契合我们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的本职工作,带动街区氛围营造,让青春经济燃起来。”张海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施剑平/图
策划:高玲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