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上海司法在行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浦东新区法院、静安区检察院、青浦区检察院相继发布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保护知识产权,上海司法在行动!
静安区检察院 案件受理总量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
2024年以来,静安区检察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16件404人,案件受理总量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记者发现,侵犯知识产权现在不仅仅涉及到合同纠纷或是行政处罚,可能涉及刑事。
据悉,该院2024年办结已生效裁判均为有罪判决,量刑建议从有期徒刑六个月至有期徒刑六年不等,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不含三年)占比为12%。加大挽回知识产权权利人损失力度,认罪认罚适用率86.6%,共计45件91人在捕诉环节主动退赔人民币1106.3万元。
对此,静安区检察院方面表示,量刑的标准会根据犯罪金额,以及危害社会的程度。“如果侵犯到了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时候,就有打击的必要性。”
例如,自2020年8月起,张某甲、张某乙协助张某丙(另案处理)生产假冒某知名品牌辅酶Q10。二人负责灌装、贴标、送货等工作。此外,张某甲、张某乙从张某丙处进购上述商品,并分别通过多家电商平台店铺及微信对外销售。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31日,梁某某协助张某乙打包、发货。2023年6月16日,公安机关在张某丙租赁的生产场所扣押假冒某知名品牌辅酶Q10胶囊成品746瓶,标签、胶囊、空瓶若干。经司法审计,张某甲非法经营数额596万余元,协助张某丙非法经营数额840余万元;张某乙非法经营数额369万余元,协助张某丙非法经营数额960余万元;梁某某协助张某乙非法经营数额48万余元。
2024年1月19日,该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张某甲、张某乙提起公诉。同年2月21日,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判处张某甲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判处张某乙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六十万元。
浦东法院 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案占比96.2%
2023年至2024年,浦东新区法院共受理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案件8984件,占同期知识产权案件收案总数的96.2%,其中民事案件8961件、刑事案件21件、行政案件2件。
此番发布的16起典型案例,紧贴民营企业发展实际,聚焦人工智能、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等前沿领域,对隐性反向假冒商标侵权、搜索聚合场景下的侵权责任、发送侵权警告函的正当性判断、游戏未公开角色设计是否构成商业秘密等问题作出司法认定,以裁判树规则、促治理、助发展。
在全国首例涉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中,被告人擅自将所在芯片公司的大量保密数据非法复制、传输至本地电脑,并上传至个人网盘。法院采用成本法精准评估涉案商业秘密的价值,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该案对非法获取持有型侵犯商业秘密罪中损失数额的认定进行了探索,为同类案件提供了有益指引,也为高新科技企业筑牢了司法保护屏障。
白皮书显示,民营企业是知识产权诉讼中最活跃的主体,原、被告均为民营企业的案件5376件,占比60%,并且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及文化艺术领域。 涉案总标的额达27亿余元,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商业利益和竞争力不断凸显。
白皮书分析,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文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民营企业品牌保护法律意识亟待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层出竞争形态日益复杂、前沿领域技术合作较多容易产生争议、商业秘密保护备受关注面临多重挑战5个问题。
近年来,浦东新区法院不断健全完善司法护企工作机制,发布《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司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十项举措》,制定实施《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司法服务保障效能。
青浦区检察院 示范区三地建设全链条保护
记者从青浦区检察院获悉,2022年4月26日至2025年4月1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审查逮捕案件67件167人,审查起诉案件148件538 人/单位。
近三年,示范区检察机关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共计215件。而在刑事案件中,又以侵犯商标类犯罪占据高位,共计117件,占审查起诉案件数的79.1%。被侵犯商标所涉产品类型从常见的奢侈品包袋鞋靴、服饰等,逐步延伸到食品、电子产品、工业用品等领域,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2021年6月起,被告人陆某某未经商标权利人某日用品有限公司授权,雇佣多人在青浦区非法制造假冒印有注册商标标识的标签1200余万件,上述标签被用于妇女卫生用品等包装,其中1000余万件假冒注册商标标签已销售,200余万件假冒注册商标标签被当场查扣。
检察机关督促公安机关追踪1000余万个已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标识的流向,确保在进入下一制假环节前,斩断造假链条。同时,通过仔细排查聊天记录、资金往来,发现委托陆某某伪造上述标识的陈某某以及其他买家,并作为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2022年8月26日,检察机关以被告人陆某某涉嫌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提起公诉,并对陆某某提出实刑的量刑建议。同年10月,青浦区人民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意见,以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陆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判决宣告后,被告人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青浦区检察院方面表示,坚持全链条打击犯罪,充分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对于以商标类犯罪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应当审查上下游犯罪情况并依法予以追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