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优秀青年穿越了!我在百年前亲历上海解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上影出品”的电影《密档》4月21日在上影车墩影视基地杀青。杀青前夕,来自18家单位的近200位各行业青年、高校学生作为特别的群众演员,饰演了参与上海解放爱国游行的爱国青年,参与了《密档》的拍摄,以参演电影的方式沉浸式感受近百年前为新中国而呐喊的青春信仰与热血时刻。对于“穿越”回百年前的这次经历,几位参演者告诉记者自己的感受,“百年前中国青年前赴后继报效祖国的精气神,也延续到了今天的我们身上”。
结合实际工作演得非常投入
《密档》是上影集团主投主控、第一出品的电影,由上影导演郑大圣执导,张琪、贺子壮领衔编剧,袁弘、李妍锡等主演,美术指导吴嘉葵、摄影指导颜代尧、造型指导王海婷、声音指导张金岩、龙筱竹、剪辑指导陈晓红等共同创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该片讲述了隐蔽在上海石库门里的一段秘战传奇。
《密档》3月10日开机,影片突破传统悬疑谍战片框架,将几代中共地下工作者的传奇经历浓缩于几位主角身上,讲述主角作为文库保管员守护上万份绝密文件的艰难斗争,也生动勾勒出战火中上海普通市民的众生百态。袁弘与李妍锡饰演的主角夫妻,表面上是石库门弄堂里的寻常百姓,实则是肩负重任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在上海沦陷于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至暗时刻,他们在如履薄冰的日常生活中守护机密档案。
为拍摄《密档》,主创团队还曾多次前往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等地采风,了解时代背景,探寻人物原型。两位主演感叹,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是一次接受历史教育、感受红色精神的过程。这份红色传承,也在当代青年之中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接力。杀青前夕,一群特别的青年群众演员通过《密档》摄制组、上影集团团委发起的“我讲-我演-我是”活动,参与了《密档》的拍摄。虽然是群戏,但主创团队其实也都给了他们具体的人物身份,这也让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带着真感情投入戏中。
27岁的张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超导凝聚态物理的他在片中饰演的是一位青年科学家,“从海外留洋归来准备报效祖国的青年”。“我的工作有点像医疗领域的心电图,主力应用场景是为国家找矿,”他说,外界可能不太了解他的工作意义,“我们很多矿产资源是从国外进口的,如今国际形势比较紧张,其实国家的战略安全是会受到威胁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尽量保证矿产资源自给自足。”因为这样的认知,他虽然只需要表演举着旗子喊喊口号,“但是我觉得不同的身份的人,他可能眼神里流露出来的那种情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青年科学家,他可能眼神里更多的是那种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祖国建设得更好”。
23岁的周盈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学情报学专业的她算是特约群众演员里“最专业”的。“情报学的情报,其实就是信息的意思,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就是机密文件,”她说,自己现在也经常看到关于间谍和泄密的新闻,看完就特别会有感触,“情报收集、处理和分析其实都很困难,如果变成了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就更需要严加防护。所以,真的拍摄时,我开始会很紧张,但导演把我带进当年的氛围之后,就一下子能感受到我的前辈们的那种慷慨激昂的、热情的感觉,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国家的安全。”
跨越百年感受红色精神的传承
虽然是一场群戏,但剧组的要求相当高,场务会仔细检查每一个人的扣子是否扣齐、领子是否翻了出来,这也让大家更能感受到那种紧张又热血的氛围。
25岁的吴家兴,是来自澳门的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学城市设计的他,第一次到车墩影视基地来,“我也特意将这里百年前上海的街道场景、城市面貌,跟现在的真实场景比较,加深了解上海发展历史的同时,也感受中国的近代历史以及当下”。在戏中百年前的上海街道上参与游行后,让他也对先辈们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戏中,我是站在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伟人像身边,向旁边呐喊,看着他们的眼神,感受他们那个时候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付出他们的青春的精神,以及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这份能力,都让我有很大的感触”。
拍戏之后,他说自己也会守护“爱国爱澳”的价值观,“利用我们人生最光辉的青春时光,往我们最想要的目标继续前行”。
同样25岁的海萨尔·吾尔列吾是在上海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工作的哈萨克族青年,来自新疆。他此前也曾经参演过话剧和小品,拍电影却还是第一次。“来上海之前,我对上海非常憧憬,觉得这里就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开放的现代化大都市,”2019年从新疆考来上海读大学的他,也是第一次到车墩基地,“现在看到了很多老上海的风貌,也对这部电影所讲述的类似‘一号机密’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知道我们中央文库是一些前辈们奉献自己、牺牲自己去保护的,我非常钦佩他们——作为100年后的新青年,我想说,不要忘记来时,要去继承这些先辈们的遗志,先辈们的火种不能断!”
据悉,电影《密档》杀青后计划在上影昊浦影视基地进行后期制作,依托上影制作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观众打造一部彰显“红色底色、江南风韵、海派特色、时代亮色”的好看的电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