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国际象棋棋后居文君:下棋时,我就是棋盘上的那个“车”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张振宇 记者 蔡娴/文 郭容/视频
纵观国际象棋历史上的所有棋后,只有3位棋后夺得过“五冠王”,夺得过慢棋、快棋和超快棋三项世界冠军的“大满贯”棋手则更少,仅有2位。但对居文君来说,她一个人就获得了这两项荣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位棋后不爱说话,包括居文君自己也这么认为,“很安静”便是她对自己的评价。也正是这种安静,让她在仅有64格的国际象棋棋盘中,“行走”了27年。7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13岁成为专业棋手加入国家队、27岁摘得世界冠军,如今34岁的居文君,仍然在64格棋盘中不断探索。
4月19日,居文君结束了2025年国际棋联女子世锦赛对抗赛(下文简称棋后争夺战)的征程返回上海,接受采访时她公开对媒体表示,自己想休息一段时间,随后全力备战全运会。21日,这是她回到上海后的第三天,为了不打扰她休息,记者在约见居文君的时候提出,如果她不方便线下采访,我们可以语音沟通。但意外地从奥赛团体冠军、特级大师王频口中得知,这一天居文君还是会前往上海棋院进行训练。也正是因此,我们在线下见到了居文君。
从兴趣班到世界舞台
和大部分孩子一样,居文君接触国际象棋也是从兴趣班开始的。
小学二年级时,居文君做出了一个在现在看来足以改变她人生轨迹的选择:选择国际象棋作为兴趣班。“其实当时我并不是只选了国际象棋,舞蹈、书法等等兴趣班我也有报名,但最后只有国际象棋是坚持下来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发现自己经常可以赢棋,这或许是能坚持下来最直接的原因。”
刚上几节课,居文君就发现兴趣班的同学似乎不是自己的对手。随后她开始尝试参加国际象棋的青少年比赛,这时候她发现,自己参加的比赛越多,带回的奖杯也就越多。即便是参加全国性比赛,她的名次也会出现在前几名的位置之上。
看到女儿的成绩,居文君的父母感到非常欣慰,但他们当时也没有想过让女儿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在他们看来,国际象棋是一个不错的爱好。直到2004年,上海女队补充“新鲜血液”时找到了年仅13岁的居文君,她的父母才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慎重考虑之下,居文君走上了职业棋手的道路。
同样是2004年,除了上海女队,国家队也向居文君抛出了橄榄枝。这也就意味着,在国内赛场,居文君需要代表上海队出战,在国际赛场,居文君则需要代表中国队出征。
一边是国内和国际的高频赛事,一边是自己的学业。对于青春期的居文君来说,两边她都不想放弃,但这也意味着,相比于同龄人,她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比赛前,“有的时候,我晚上会很难入睡,哪怕身体很疲劳,但一闭上眼睛,我还是会想到白天的训练,明天的比赛等等。我会不断地告诉自己,我需要马上入睡,但都无济于事。”
成为职业棋手21年后,居文君的大型赛事经验不断积累,现在的她变得沉稳了许多,也很少会因为压力而失眠,但紧张还是难以避免。和很多人一样,戴上耳机,聆听几首节奏舒缓的音乐,慢慢地,她就能跟随音乐找到自己的节奏。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国际棋联女子世锦赛对抗赛中,周杰伦的《七里香》便成为了她单曲循环频率最高的歌曲之一。
小步快跑地站在世界之巅
谈到居文君时,不少人都会给出大器晚成的评价。2018年,居文君作为挑战者首次击败卫冕冠军谭中怡,加冕棋后。那一年居文君27岁,已经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按照她自己的规划,她想先把棋下到30岁。“后面是继续下棋还是转型做教练,那就走一步看一步了。但那几年的时间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冠军,所以我现在还活跃在国际赛场上。”
不过首次摘得棋后的皇冠,这对居文君来说也是一个转折点。从2018年开始,居文君开始不断挑战自己,她陆续参加了很多男子组比赛。“虽然表现得还可以,但肯定也不如在女子组的表现,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输棋这个话题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输棋之后,一方面是需要做好复盘和总结,但另一方面,它也会暴露我很多不足,甚至可能是能力上的问题。”
而正视输棋或许就是居文君“小步快跑走向世界之巅”的重要一环。
倪华从2016年开始成为居文君的教练,当时居文君的名字已经进入世界排名前十的榜单中。所有人都知道,在这份榜单中,哪怕是前进一名,背后都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后面的故事,无论是居文君、倪华还是所有棋迷都有目共睹。2018年首次加冕,到今年,居文君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棋后,这一切和她沉稳的棋风是分不开的。也正是因此,居文君才能“小步快跑”地走向世界之巅。
在倪华眼中,沉稳的性格是居文君在国际赛场征战四方的重要“武器”。“在以往多次比赛过程中,居文君都是在比分落后的状态下不断反超,最终取得胜利。如果只有一次,可能是运气,但是这种情况现在出现了很多次,那肯定是和她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的。”
和2018年类似,在上周结束的棋后争夺战,居文君再次对决谭中怡。对于居文君来说,自己和谭中怡的关系用亦敌亦友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其实在比赛中遇见这些老朋友,也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在4月初国际棋联公布的世界前10名中,就有5名棋手来自中国。真的在比赛中遇见自己的队友,其实是一件好事,毕竟这从侧面说明我们女队的实力变得更强了。所以对我来说,只要把每盘棋都下好就够了。”居文君有些欣慰地说道。
从聚光灯下的棋后到棋盘后的普通棋手
“五冠王”“大满贯获得者”,这是聚光灯前的居文君。夺冠回家后休息一天,抽空做了美甲,第三天又照常来到上海棋院训练,这是聚光灯背后的居文君。
眼下,她最重要的事就是备战马上到来的全运会。从五月开始,她又将进入集训,这一次的全运会,她将代表上海队出征,尽自己所能为上海队夺取好成绩。“我们国家的棋手这几年的成绩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很多时候国内赛事的压力和强度并不亚于国际赛事,甚至有的时候,国内赛事的难度反而更大。”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国际象棋的训练中也大幅运用了这项技术,这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职业棋手的下棋方式。“相比以前,现在很多棋手下棋就会变得谨慎很多,这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一大改变吧。”在新技术不断普及的当下,居文君除了训练、备战,如何传播国际象棋、培育下一代优秀的棋手也是她在聚光灯下不断思考的事情。
到今年,居文君已经和国际象棋相伴27年了。大部分的时间中,她也并不是聚光灯下的棋后,更多的时候,和其他爱好者一样,她只是坐在棋盘背后的普通棋手。“比赛时,我觉得自己就已经成为了一盘棋,如果要说我最像这里面的哪个棋子,我会觉得是车。”
在国际象棋中,皇后被棋友公认为威力最大的棋子。因为它不仅可以平行、垂直移动,还可以对角线移动,且没有距离限制。正是因此,皇后也被称为“车和象二合一的棋子”。
“那为什么不是皇后呢?”在听见居文君形容自己是车时,记者有点惊讶地问道。
“其实每个棋都很重要,只是我更喜欢车一点,或许是因为我姓居吧。”居文君的回答十分平淡,就像她的性格那样,很安静。或许车就像居文君,有一种独特的天赋,让她一路赢棋,杀入世界赛场。但车又和皇后不同,走法单一,对局中,需要棋手不断调整车的位置。居文君也是,“学会”输棋,从输棋中看见自己的不足,至今仍是她的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临近尾声,记者问居文君:“27年的时间,有想过‘逃离’这64格的棋盘吗?”话音未落,我就听见她说:“没有。”整个采访中,这个问题她回答得最干脆、最直接。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张振宇 记者 蔡娴/文 郭容/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