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足尖诠释红色经典,海派芭蕾《百合花》礼赞青春之花
2025-04-24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7月18日至20日,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将于上海大剧院迎来世界首演。作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委约项目,《百合花》是上海芭蕾舞团用海派芭蕾讲好红色故事,全力以赴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的深入探索。

“上海之巅”绽放芭蕾新篇

239米高空的云端书店,被一朵朵盛放的百合花装点着,著名作家王安忆、著名编导王舸及国内一流主创团队,作曲杨帆、舞美设计秦立运、灯光设计萧丽河、服装设计崔晓东等围绕舞剧创排历程和艺术特色分享台前幕后的故事。伴随着阵阵花香,文坛大师的笔墨灵感与海派芭蕾的足尖韵律交流碰撞,开启一场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对话。

上海芭蕾舞团此次邀请王安忆亲自执笔改编,王舸担任总编导倾力打造的《百合花》,是这部作品首次以芭蕾舞剧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作家茹志鹃笔下的百合花纯洁美好,对于原著作者女儿、舞剧《百合花》编剧的王安忆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充满挑战的跨界尝试,更承载了她与母亲跨越时空的文学情感交流。

早在2022年11月,上海芭蕾舞团就与王安忆围绕《百合花》的创排基础和剧本创作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她看来,原著的结构细致严密、文笔委婉细腻,与上海芭蕾舞团高贵典雅、精致细腻的海派芭蕾艺术风格不谋而合,是一部非常适合改编为芭蕾舞剧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这位早已名声斐然的作家无数次将自己沉浸在母亲温婉而富有张力的文字中,探寻每个细节背后的情感密码。为了真切感受老一辈人的革命情怀,王安忆与主创团队踏上了前往故事发生地海安的采风,听着当地百姓讲述那段军民鱼水情深的过往,不断为创作注入鲜活的灵感。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季萍萍表示:“我们不断用芭蕾这一世界语汇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经典,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探索芭蕾民族化的同时,致力于原创剧目的创作与积累,并积极推动精品力作走出去,在国际舞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青春叙事最是动人

为了构建作品独特的审美气质,《百合花》主创团队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戏剧性扩充,将舞剧打造成为一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青春剧,作品体现出江南气息和浪漫情怀,歌颂年轻人对青春、生命、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在王舸与主创团队的灵感碰撞下,观众将看到一个个性格鲜明、格外“接地气”的形象。通讯员朝气、质朴却又腼腆的样子,新媳妇从羞涩到心怀大爱的转变,这些立体多面的人物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双人舞编排通过独特的芭蕾语汇传递微妙的情感,在主创团队倾力塑造下,演员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剧中核心情节“借被子”看似是一件日常小事,但在编导的精心编排下,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表达出年轻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抉择与成长,成为全剧最打动人的亮点之一。

《百合花》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通过青年演员的全情演绎得到充分展现。上芭首席主要演员戚冰雪、主要演员许靖昆、郭文槿、周嘉雯、赵美慈等在剧中饰演主角,为角色投入了大量心血与时间,他们不断突破固有的表演范式,努力化身为一个个贴近年代的真实人物,力求在舞剧构建的艺术空间里,带领观众“沉浸式”回到1946年的秋天。

彰显中西合璧的芭蕾美学

红色基因浸润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上海芭蕾舞团有《白毛女》这样的“传家宝”在芭蕾民族化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创排《百合花》,上芭继续肩负着创作出有中国风格、国际视野的海派芭蕾精品,以芭蕾的优雅诠释烽火中的坚韧,让硝烟里的青春信仰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如何既保留原著小说清新俊逸的文学气质,又能以海派芭蕾的精致细腻演绎出一部浪漫抒情的红色题材芭蕾舞剧?创作团队在致敬传统与艺术创新的平衡中匠心独运,通过对舞蹈语汇、音乐叙事、舞美服装以及灯光设计等进行修改提升,使舞剧融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同时,表现出江南文化特有的温婉气质。

作曲家杨帆以交响化的语言为基础,回归芭蕾艺术最本真的表达,融入民乐、民歌等民族元素,让情感在旋律中自然流露。舞美设计秦立运以印象派般的朦胧笔触,勾勒出潮湿温润的江南意象,舞台在各种场景中自由切换,构建出的虚实交错的叙事空间赋予舞剧深邃的层次感。

“在红色基因与海派芭蕾美学的交融中,观众将欣赏到经典文学的诗意与芭蕾艺术的灵性在舞台上相互碰撞,以芭蕾的舞步描绘信仰的力量。”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表示,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打造出的舞剧《百合花》是上芭用芭蕾艺术讲述中国故事的又一次突破,让年轻一代的演员们得到了快速历练和成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