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人民向往的新城?《2025年松江新城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2025-04-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走进松江新城的中山幸福里,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生活气息与幸福感。“在这里健身,一天只要1块钱,健完身去社区食堂吃顿美味午餐,饭后还能在读书角享受阅读时光。既实惠又便利,还能结识不少邻里好友!”市民柳女士在健身区笑意盈盈地向记者分享着她的日常,言语间满是对这里的喜爱。

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如何绘出产城融合新图景?记者今日从“媒体看新城”松江专场采访了解到,《2025年松江新城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四大聚焦方向、八大专项行动和三十项具体任务。其中,围绕产城融合,松江新城将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让城市充满温度与机遇。

增强城市功能

提升新城生活“吸引力”

走进中山幸福里,会发现这里共有三层,每一层都藏着贴心的服务。一楼的社区食堂每天用餐时间,飘出阵阵饭菜香,社区卫生服务站守护着居民健康,综合服务窗口为居民排忧解难。二楼幼儿早教充满童趣,健身房活力四射。三楼有社区学校、老年学校和社区党校。中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站式综合服务”示范阵地,希望通过多元的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综合服务阵地,进一步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中山幸福里的打造正是松江新城宜居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媒体看新城”集中采访·松江专场采访中了解到,根据《2025年松江新城发展行动方案》,松江新城将进一步提升高品质公共服务功能,持续推进教育、医疗、住房、商业设施等优质公共服务项目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住房方面,新城年内新增建设筹措2000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和400个宿舍型租赁住房床位供应,来满足新市民、城市管理建设者的住房需求。

教育和医疗资源是吸引青年人才的关键之一。松江新城今年将完成松江二中改扩建、启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高中,开工建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松江分校,进一步增加优质学位供应。医疗方面,推进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松江分院开工,完成市一南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松江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提升新城医疗服务能级。

围绕交通方面,9台23线的上海松江站于去年12月26日正式建成通车,从这里出发,可以通达长三角区域80%以上的主要城市。今年还将加快推进谷阳南路、人民南路等穿越老沪昆铁路道路项目建设,进一步畅通新城南北向交通联系。

突出产业引领

提升新城发展“源动力”

良性的产业布局不仅能为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而且能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促产业的良性循环,提升松江新城发展“源动力”。

走进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展示区,不同型号的科研仪器有序陈列,仿佛在诉说着科技的魅力。记者看到,墙面上印有一句充满哲理的话,“先进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科研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这句话源自王大珩院士。作为清华与上海“市校合作”标杆项目,启迪漕河泾科技园由启迪控股、临港集团与松江区政府共建,已建成37万平方米科创载体,聚焦智能制造,形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四大产业集群,依托“立体三螺旋”模式整合政产学研金等资源,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百家。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智能制造核心方向,重点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科学仪器四大产业,联动36家成员单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孵化出英众科技等明星企业,正加速“松江制造”向“松江创造”升级。目前园区集聚20余家外资总部、10家上市企业总部,5000余名人才在此筑梦。

仪器仪表作为松江区重点产业之一,在新城发展蓝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2025年松江新城发展行动方案》,松江区正围绕“2+7”产业体系编制产业规划,数字“2”代表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分别是以智能终端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和以新能源设施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数字“7”则代表松江区7个重点产业,分别是先进材料、卫星互联网、仪器仪表、生命健康、智算服务、时尚消费品和文旅影视。其中,新能源设施和仪器仪表还纳入了市区协同推进的新城特色产业细分赛道。

围绕松江大学城8所高校,松江新城开展资源要素整合,在市级统筹支持下,高位推进“松江大学城科创源”建设,着力推动高校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融合发展,为松江新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推进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上海松江产教融合研究院建设运行,持续打造更具活力的新城产业发展生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