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改”的风吹到上海车展,痛车、飞车、四驱车人气值拉满
2025-04-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郭容/图、视频

你见过汽车穿上大圣的“锦麟战袍”吗?你见过科幻电影中那样有着透视内脏的透明车吗?你见过UP主“手搓”的飞行车吗?在本次上海车展,各类“痛车”“飞车”层出不穷。B站展台的全国首台改装透明车、首个高性能巨无霸四驱车、首个试飞的工程车,给这次车展带来不少新鲜感。 

4月25日,上海车展迎来首个专业观众日。一起来看看这届被年轻人“攻陷”的车展,脑洞到底有多大。

痛车:年轻人的个性出行表达

在2025上海车展上,处处可见“痛车”的身影。

痛车文化是将动漫、游戏角色元素融入车身设计上的一种改装文化。年轻人将他们代步工具变成具有个性的表达。而痛车的逐渐流行,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年轻群体在汽车消费、汽车文化上不断提升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痛车是我的爱好,玩这个就是要个性。”在上海车展的B站站台旁,UP主“视角姬”向记者展示了他亲自改装的飞行器与改装车辆。这次车展他“痛”了多辆展车,特别推荐了展台中央那台耗时一周完成的飞行器改装:“这次想挑战点新鲜的。”

2022年,他因追求个性化驾驶体验入行,从最初单纯想让座驾与众不同,到后来逐渐形成稳定客户群——既有汽车品牌方,也有手游等IP持有者,“他们希望把虚拟形象和实体车结合,这种跨界碰撞特别有趣。”

记者看到,B 站展区还有全球首次痛车的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这个痛车创意,以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为设计基底,联动自带未来感《碧蓝航线》高人气角色——奇尔沙治,打造了一台真正意义上“次世代战术旗舰”痛车。

在8.1馆,比亚迪带来了海豹06GT×《黑神话:悟空》官方痛车,设计灵感源于大圣的盔甲——锦麟战袍,车身主色调取自锦麟战袍的绿色,局部加入白色拼接,显得帅气、酷炫,侧身孙大圣的形象寓意护驾畅行天下,细节处加入山字纹进行点缀,看上去飘逸灵动,极具辨识度。

对于痛车文化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UP主“视角姬”总结为“张扬的个性化表达”,并笑称开着这些移动艺术品上路“回头率绝对炸”。

作为车展常客,UP主“视角姬”观察到车展风向的明显转变:“往年大家围着燃油超跑拍照,现在新能源展区人最多,国产新能源品牌尤其多。”他坦言自己的改装业务也顺应潮流,目前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项目各占半壁江山。

爆改:技术狂人的创意实验场

小时候你渴望过拥有一台“巨无霸”四驱车吗?B站展台出现的“童年回忆”让不少90后观众大呼“爷青回”。

UP主“超能造的王厂长”带来了复刻版的“巨无霸”四驱车。它创新复刻钢牙联动机构,搭载 V6汽油发动机,配合电子后视镜与电动舱盖设计。记者看到,不少年轻观众正在与它合照打卡。“儿时记忆全都记起来了。”一位观众说。

在 B 站车展上,汽车除了是交通工具,还是一群技术狂人的创意实验场。据了解,B站首次以“展中展”的形式登陆上海车展,而且其展台尺寸多达1500m²,是车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媒体展位。

UP主“狗哥FastDog”改造的全网首台透明车上汽大众ID.3,通过移除原有覆盖件并替换为透明覆盖件,展示出电子元件和车辆内部的骨架。车身筋线处灯带采用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技术,最终构建出虚实交融的赛博机械美学。

在展台二楼,有一辆黄色的“飞行汽车”同样引人注目。UP主“飞猫机长”自主研发的飞行汽车以五菱宏光MINI为原型,顶部动力系统采用H构型的八旋翼设计,所有板件采用三层碳布加一层闭孔PVC泡沫的“三明治”结构。飞行汽车内部由铝管与碳管复合框架支撑,实现轻量化与高强度的完美平衡,并成功完成载人飞行测试。

中国消费者首台车平均购入年龄为30.5岁

智能汽车时代,购车需求从家庭刚需,转向年轻人的“数码玩具”。哔哩哔哩联合央视市场研究(CTR)发布的最新汽车行业白皮书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首台车平均购入年龄为30.5岁。其中,00后借助家庭支持,首台车购车年龄低至22岁,几乎大学毕业即拥有车。

在B站,汽车类内容一直深受欢迎。高浓度的年轻群体与多元的兴趣圈层,让B站聚集起一批爱车、玩车、改车的UP主,也自然生长出了痛车、赛车、越野、改装等一系列汽车文化圈层。数据显示,B站已成为汽车内容生态的核心阵地之一,2024年,B站汽车类内容投稿总量暴涨266%,9成用户在买车前会去B站刷深度内容,全网第一。

年轻客群扩张推动车企高管密集入驻B站,甚至开始来B站“上课”,向这群对前沿科技最为敏感的人群传达硬核技术实力。此次上海车展期间,奇瑞尹同跃、深蓝邓承浩、仰望胡晓庆、小鹏于桐、长城吴会肖等多名高管,在 B站展台开启高层公开课。何小鹏来和汽车 UP 主盛嘉诚边逛边聊,并在现场为全网首次痛车的“陆地航母”揭幕。

除了高管下场“聊车”,B站凭借浓厚的科技兴趣与学习氛围,构建出了“把车讲明白”的内容社区。B站的UP主们特别擅长将专业汽车技术知识转化为易懂的视频内容。数据显示,B站汽车区科技转译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 62%,百万播放量视频数同比增长139%。

B站汽车UP主@保镖的车库在解读问界M9智驾功能的视频中,从“城区与高速领航的难度差异”切入,逐层拆解“传感器硬件对感知能力的影响”“华为智驾对细分场景的覆盖”等核心议题,用一条视频讲透一项技术。顺着评论区往下翻,用户基于视频内容展开更深入的探讨,在评论区延伸出更多有效的讨论。

这背后反映了年轻消费者的特征——他们愿意尝试和了解新技术,对于辅助驾驶、数字座舱等前沿科技的关注度,已超越传统购车指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