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力高校学生扎根临港?“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发布重磅方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临港新片区的发展前景和人才落户政策,都是吸引我留在临港的重要原因。”上海电机学院大四学生周颖菲如今已在临港芯源微企业实习,毕业后,她将正式入职这家公司。在周颖菲顺利求职的背后,离不开“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该联盟于去年4月,由上海电机学院联合国内30余所高校,30多家临港重点企业及科研机构发起成立。
2025年4月23日至4月24日,记者从2025届上海高校春季促就业系列招聘会(临港新片区专场)暨“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供需对接专项活动了解到,今年,“联盟”成员再次扩容,并发布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周颖菲回忆起自己的求职经历,感慨道:“最初,我正是通过‘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了解到芯源微的招聘需求。”随后,在上海电机学院举办的一场职业规划大赛决赛中,她与作为评审的芯源微范老师有了短暂交流。这次交流,让她对芯源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在她心中悄然种下了希望加入这家企业的种子,于是她果断向企业投递了简历。
记者了解到,周颖菲所就读的上海电机学院是上海“留临率榜首高校”。2024年全校共有381名毕业生在临港就业,占毕业生人数的12.73%。作为上海电机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团队的部长,周颖菲的求职规划并非一蹴而就。从大一开始,她就积极参与学校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职业生涯探索活动。“学校经常推动校企联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优质的企业选择。而且,学校几乎每个月都会举办招聘会,我每次都会把这些机会当作历练,主动与HR沟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以此不断提升自己。”
谈及为何选择在临港就业,周颖菲表示:“像半导体、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正是我理想的工作方向,而这些也恰好是临港的核心产业体系。此外,我在临港读书,对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充满感情,这里的人才落户政策和住房保障也极具吸引力。芯源微试用期有宿舍,正式转正后租房还能申请住房补贴。”
临港新片区的蓬勃发展,也为这些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据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客户服务部主任郭延齐介绍,2019-2024年间,临港累计签约前沿产业科技项目超570个,总投资超6200亿元。上海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量中,超三分之一在临港。
今年,“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成员再次扩容。包括桂林理工大学等8所市内外高校、上海临科智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加入其中,进一步拓展了联盟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记者了解到,“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发布了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以“聚力拓岗优服务春季攻坚促就业”为主题,通过实施“一核引领”“十向融通”“百员联动”“千校万企”“万岗历练”计划,持续深化高校与临港新片区企业的协同。
具体而言,每年举办10场“智汇讲堂”主题品牌活动,包括:名企导师工作坊、政策-产业对话会、校友成长路径分享会等,每月发布临港企业招聘需求100条以上,其中技术研发类岗位占比不低于60%。此外,推动80%以上成员高校与临港企业建立稳定人才输送渠道,并每年组织千名学生在临港开展就业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让更多高校学生了解临港、融入临港、建设临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