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公园露营搭建天幕是否应该“一刀切”?记者实地调查上海各大公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劳动节假期即将到来,城市公园又将迎来一波露营潮。某社交平台上,关于露营的话题浏览量已超过64亿,讨论量超过2437万。其中上海露营话题浏览量超7000万。然而,露营中有关天幕风绳的安全风险问题近期备受关注,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更是发布公告,5月1日起将禁止搭设带有风绳和需要地钉固定的天幕、帐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查询发现,根据《上海市帐篷露营地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严格天幕、帐篷的风绳、地钉等安全管理”,并未禁止在露营区搭天幕。那么公园露营搭建天幕是否应该“一刀切”?市民游客对此又有何看法呢?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世博文化公园 出于安全考虑,禁止天幕
记者连续两个周末来到世博文化公园开展调查。公园内划分有专门的露营区域,包括世界花艺园、星光草坪、世博花园三处露营区。三处露营区的部分区域均在草坪养护期,留出部分区域供市民游客露营。
露营区内帐篷、天幕林立。三处露营区内,几乎所有天幕的风绳上都系有三角旗,对市民游客进行视觉提醒。世界花艺园的安保人员告诉记者,为来此露营的市民游客分发三角旗,主要是基于安全的角度出发。“有的天幕和帐篷地钉没有完全打进去,天幕的风绳不醒目,周末老人和小孩较多,不注意可能会摔倒造成人员受伤。”
世博文化公园
记者在公园内踩点时,尽管并未发现游客被绊倒的情况,但园区三处露营区域大部分被天幕和帐篷占满,天幕犹如地上放出的“风筝”,由数根风绳固定,风绳在敞亮的天光中若隐若现,向外延伸数米。记者发现,虽然工作人员会发放标识旗帜,但也有游客不会自觉系上。记者穿梭其间也需要特别注意风绳上的旗帜,更何况露营者上至老人,下至小孩,孩子不时会在帐篷和天幕周围奔跑嬉闹,稍不留神就可能被风绳拦住。
现场安保人员透露,之前出现过人员被风绳绊倒的情况。截至目前,他们一直准备了醒目标识进行提醒,但星光草坪的安保人员也表示,哪怕他们发放了三角旗,也有一些人被绊倒。出于安全考虑,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将在5月1日起禁止搭设带有风绳和需要地钉固定的天幕、帐篷。
南大公园告示牌
实际上,世博文化公园并非上海第一家禁止搭建天幕的公园。早在2019年,在年轻露营爱好者中备受欢迎的宝山区南大公园率先公布禁令。公园大门口立有《公园帐篷区游客告知书》,上面红字标识“禁止搭设天幕、拉线帐篷及吊床”。
公园保安章大叔告诉记者:“周末一般会有三四十顶露营帐篷。火爆时,公园内出现过90多顶露营帐篷的场面。”但他透露,2019年,公园出现过小孩被天幕风绳绊倒磕掉两颗牙的事件后,便开始禁止搭建有风绳的天幕和帐篷。明令禁止后,“安全事故几乎没有出现过了”。
然而,一到周末露营高峰期,仍会有两三顶天幕出现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章大叔透露,劝阻搭天幕的过程有时得不到游客理解,还会引发矛盾,需要派出所人员来调解纠纷。“我们也都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游客不理解我们也很无奈。最大的难点就是劝了没用,说轻了不听,说重了又说我们态度不好。”章大叔语气中满是无奈。
世纪公园
市民游客 面对新规意见不一
自5月1日,世博文化公园便开始禁止搭建有地钉、安全绳的帐篷和天幕。之后露营区仅能搭建帐篷支架。而对于公园即将实施的新规禁令,市民游客持有不同的看法。
娇娇和朋友两人的帐篷可以拆成天幕形式,两人也对新规表示支持:“对我们女生来说搭帐篷更容易,天幕面积太大比较麻烦。如果天幕的地钉没有打牢的话,被风绳牵扯出来也很危险。”焦先生和朋友四人第一次来此露营搭建了一顶小型天幕,得知新规后坦言,“能理解,公园禁止搭建天幕出于综合考量,风绳确实挺危险的。”
来公园参加社群活动的95后青年Happer却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她并不满意公园“一刀切”的做法:“相较于耗费时间和成本更多的郊野户外活动,城市公园露营对上班族来说更为便利。周末和节假日是好不容易出来放松、社交的机会,上海市中心像这样环境好、交通便利的公园本就不多,如果禁止,我们又少了一个舒适社交的场地。更何况5月1日正好节假日。出来露营、游玩的游客肯定很多。”
记者采访发现,帐篷和天幕承担起了不同的功能,适用于不同的露营群体。对于多人一同前来的露营群体来说,反对声更大。
和其他亲子家庭一起来露营的家长王女士不赞成新规。“像我们这样一大群人一同露营的话,必须得靠天幕,空间面积更大。”至于风绳和地钉可能导致的安全风险,她表示只要家长多注意小朋友的行为就可以了。游客俪先生同样表示,对一家四口来说,帐篷搭配天幕是基本配置。他对公园的规定表示理解,表示之后会改道世纪公园去露营。和朋友组团来的汪阿姨认为,现在天气热起来了,帐篷封闭、空间太小,搭上幕布既可以遮阳,四周开放又比较通风。“如果这里不让搭,我们也可以去其他地方。”
上海社群活动平台Slash此次在世界花艺园的露营区搭建了两个天幕,正好容纳下周日来参加线下社群活动的四十余人。社群活动负责人阿言对新的禁令表示反对。“如果是考虑安全风险,应该提高园区的管理水平以降低安全隐患,而不是‘一刀切’禁止搭建。比如细分亲子家庭露营区、青年人露营区,或者缩小天幕面积,天幕越小,风绳越少,风险越低。”
还有市民质疑,如果仅仅是出于安全考虑,公园为何要禁止有地钉的帐篷?无地钉稳固,帐篷不是同样存在被吹走的风险?星光草坪的安保人员指出,草坪之下埋有电线和水管,如果地钉太长可能会损坏电线、水管。因此公园《帐篷区使用须知》规定,天幕和帐篷若有地钉,地钉入土不得超过20厘米。至于未来如何保证帐篷的稳固性,安保人员建议用水瓶或其他重物压实帐篷。
半马苏河公园
其他公园 未禁止搭建,超20人或超大面积天幕需报备
记者随后接连走访了普陀、浦东、嘉定、宝山等其他区域的城市公园,发现半马苏河公园、世纪公园、共青森林公园、顾村公园都允许市民游客在园区内搭建有地钉的帐篷和天幕。
部分公园并未设置分区提示。顾村公园内随处可见草坪上搭建天幕和帐篷的游客。公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园面积大,人流分散,并无露营限制,可随处搭建帐篷和天幕。共青森林公园工作人员也表示,园区内可以搭建帐篷和天幕,但提示天幕靠边搭建,自己在风绳上做好警示标志。
世纪公园同样未禁止市民游客在园内搭建带地钉的帐篷和天幕。“未拦住的草坪均可以露营,露营时间从早上6点至晚上10点。”但园区工作人员强调,公园对露营行为、搭建的帐篷和天幕有一定要求:超过20人的团建活动需要向园区报备,不允许拉横幅、烧烤;由于园区草坪是自己播种,养护成本较高,建议带中小型天幕,4*5米的超大面积天幕也要提前报备。他建议露营者在风绳上系有警示标识,园区也准备了警示旗,给有需要的市民游客使用。
还有部分公园专门开辟了露营区域,游客需在特定区域露营。大宁公园在船坞湖港南侧草坪和罗马广场北侧部分草坪设有帐篷区,市民游客可在指定区域搭建帐篷和天幕,开放时间为9点至18点。
半马苏河公园同样提供搭建帐篷和天幕的露营区域,其余区域设有禁止露营的警示牌。不到半天,来半马苏河公园露营的市民游客便占满露营区,露营餐垫、帐篷与天幕之间仅有几步之遥。为此,公园会为搭建天幕露营的市民游客提供三角旗一类的警示标识,此举措开展已有一年有余。在此之前,由于露营人数较多区域有限,被绊倒的情况时有发生。“提供三角旗后,明显有所改善。”他说。多次来此露营的市民何女士也对园区举措表示认同:“既满足了我们的露营需求,也照顾到安全问题。”
但为保证开放露营区域的安全性,公园对基层执行人员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半马苏河公园安保人员介绍,露营区从早上8点半至晚上9点开放,12小时需要轮流有人在现场值守。从早上8点至晚上6点,世博文化公园三处露营区域也各有保安值守,负责为搭建天幕的市民游客发放三角旗,全天候巡逻并提醒市民游客注意安全。
顾村公园
专家观点 权责分明规范露营行为
2023年9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市帐篷露营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有明确经营主体,合法经营、面向大众旅游休闲需求的,能够提供帐篷露营服务或空间的场地的管理要求。上海信兰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涛认为,《办法》第一条规定的适用范围包括提供帐篷露营服务或空间的场地,因此公园在适用范围内。
在安全管理方面,《办法》指出,帐篷露营地经营主体应在帐篷露营地及周边设置野外安全导览标识和安全提示,严格天幕、帐篷的风绳、地钉等安全管理,有条件的营地应对天幕进行分区管理。《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试行)》禁止营火、烧烤和宿营行为,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帐篷及露营等服务项目。两条相关规定都并未禁止搭建天幕,而是建议对天幕和帐篷进行分区管理。但记者走访上述城市公园,即便有安保管理、发放警示标识等多重保障措施,但园区仍不能完全保证市民游客安全,有待进一步细化管理环节。
目前,露营已逐渐成为都市新风尚。针对露营安全风险的归责问题,李涛律师认为,公园禁止搭建帐篷天幕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划分,规范露营行为。“帐篷若属于经营者搭建,帐篷的经营单位应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若小朋友受伤,经营单位要承担责任。若帐篷由个人自己搭建,经营单位或场所设置露营安全提醒,则市民游客受伤与经营单位无关。”如此才能明确落实经营场所和市民游客的责任,端正规范露营场所的管理行为和市民游客的露营行为。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慧娟指出,其他国家规范的露营活动更多在野外,而非在城市公园,且露营密集程度远远赶不上国内。因此,中国城市公园露营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比较起来,相对独特。部分公园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禁止使用带风绳的天幕和地钉帐篷,她认为,根据目前的立法,公园管理方是可以制定自己的管理措施的。但为了平衡游客需求,她建议可因地制宜借鉴国外露营规定:我国公园露营场所在实现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可以明确营地面积、可容纳的人数,限制帐篷和天幕的尺寸,同时营地实现分区编号;实行预约制,有序预约,限制入场人数、限制尺寸,兼顾需求和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有效期至2025年9月28日,世博文化公园禁止规定在此之前开始施行。规定施行后,世博文化公园的管理压力是否会有所减轻、安全风险是否会降低、原本世博文化公园承载的露营者是否会另择良地,从而加重其他公园的露营管理压力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观察。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