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丨从搭子到地陪,00后重新定义陪伴经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早上8:00,佳颖背着装有充电宝、相机的包,在武康大楼等待约好时间的单主。不同于传统导游,她的服务清单里写着化妆、拍照、上海土著私藏小吃路线等个性化选项。最近,像佳颖这样的新型地陪越来越多,社交平台上地陪话题浏览量高达6123.1万,以地名加地陪的话题数量更是多达百余条。“五一”假期马上就要到了,你会花600到800元找这样的年轻人陪你玩一天吗?
大学生地陪800元一天
2006年出生于山东的陆垚,现就读于上海某高校。他想赚点生活费贴补家用。他的接单价格从最早的80元一小时涨到了现在的100元,800元全天封顶。交通、门票等其他产生的费用由单主结算。
佳颖也是一名00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毕业于上海高校不久,做过运营和广告相关工作。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她渴望更加自由、灵活的工作方式。偶然间,她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地陪接单帖,萌生了尝试的念头。“我一直很喜欢交朋友,对上海又熟悉,为什么不试试呢?”于是,她凭借积累的图文编辑经验,创建起了自己的地陪账号。
有工作经验且比陆垚年长几岁的佳颖,更懂得筛选潜在单主。她的接单帖进行过细心设计。除了基本信息和性格特点,更注重服务内容,主要接女生的单子,能免费化妆,提供陪拍、修图、规划行程服务,还特别提到会剧本杀,这是年轻群体喜爱的游玩项目。
20至35岁单主陪伴诉求更甚
“我的第一单是3月份接的。”佳颖回忆道,“那是个外地女孩,男朋友在上海却不愿陪她,在上海朋友又少,就找我陪她玩了一天。我们聊得很开心,她分享了东北的美食和她做游戏陪玩的经历,我也带她领略了上海的风情。”这次愉快的接单经历让佳颖坚定了做地陪的想法。
目前,佳颖已经在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共接到了31单。这些订单的单主主要是20岁到35岁的年轻人,女生大多20多岁,想在上海找一个“临时闺蜜”一起拍照、逛街、品尝美食。
陆垚从3月开始做地陪,基本每天都能接到订单。找他的单主各有各的故事,有的失恋,有的想放松,有的无聊打发时间。有人想倾诉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有人心情糟糕,但不想要把负能量传递给老友,找陌生地陪聊天更放得开;还有人因为朋友成家,不想打扰对方,于是花钱找地陪。
陆垚接的第一单在今年2月。单主是刚从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的女生,原本计划去抓娃娃,可到地方发现没停车场,导航到10公里外的停车场后,女生车技不好不敢停车,陆垚帮忙停好车。开了三个小时车后,女生表示累了玩不动了,于是陆垚那天的陪玩工作就结束了。
陆垚陪单主看脱口秀
情绪价值流动实现双向闭环
在那三个小时里,陆垚和单主像所有刚刚见面的年轻人一样,互相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但是又和普通年轻人的社交有所不同,陆垚要尽力地找话题,做两人之间的气氛担当,为单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做地陪让陆垚收获了友谊,他和一些单主成了朋友,再一起玩就不再收费。他说:“万一以后我也需要找人倾诉呢?”除了友谊,他还获得了成长。原本胆小的他,玩密室逃脱总缩在最后,现在哪怕玩重度恐怖本都能冲在前面,当然,最开始他也得给自己做心理建设:“都是人,全都是人,不用怕。”
陆垚陪单主打游戏
对于佳颖来说,做地陪是一种享受,因为她性格很外向,喜欢交朋友、倾听别人的故事:“因为我觉得从别人的故事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们的人生故事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我也参与了他们的人生。”
佳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希望利用自己的计算机专业优势把地陪事业越做越大,也想让更多人感受到上海的魅力和温暖。陆垚同样憧憬未来,打算用赚来的钱继续深造,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业内人士建议在正规平台接单
记者就大学生和年轻打工人做地陪的现象采访了春秋导游吴荣俊。他指出,地陪这种陪游形式在旅游行业里叫在地或地接导游,其实不算新,早在10多年前就有了,只是现在有了年轻化的趋势。
今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年轻地陪越来越多。年轻人做地陪,能给顾客独特体验,部分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像艺术类专业学生,会利用专业优势提供拍照、修图、定制行程等个性化服务,输出情绪价值,这是普通导游不一定能做到的。
现在旅游行业细分,有定制化个性旅游产品和小众旅游产品,比如专门陪游客体验上海早餐文化的在地陪玩产品。年轻人找地陪,一方面是因为喜欢找搭子,地陪是升级版搭子,很符合年轻群体需求;另一方面,地陪接单渠道多是社交平台,和年轻人受众契合。
不过,吴荣俊认为未来游客对导游专业知识要求会越来越高,特定项目考验导游专业度和服务水平,普通学生、年轻人或非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知识储备可能不够。他建议年轻人增加知识储备,比如在武康路citywalk时介绍上海海派文化。
此外,地陪过程中还容易产生跑单、隐私泄露、额外收费、人身安全、对服务质量不满等问题。对此,吴荣俊提醒道,地陪从业者和消费者双方都应当注意安全,建议在正规平台接单以规避风险。
律师建议选择持证导游
地陪虽可满足个性化需求,其背后的法律风险也值得探究。上海市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陆叶指出,因缺乏相应的管理,地陪可能存在资质缺失、权责模糊、维权艰难等多重隐患。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102条明确规定,未取得导游证或者不具备领队条件而从事导游、领队活动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予以公告。因此,地陪从业者如未经过专业资质认证,也未通过旅行社正规委派,却实际承担导游职能的,将涉嫌违法。
陆叶建议地陪从业者在开展业务前厘清自身与游客的关系,严格区分陪游人与导游的职责,避免超越自身服务范围。若仅提供陪伴和生活建议,在服务开始前应明确告知游客,防止后续因职责不清引发矛盾。双方在陪同开始前可考虑签署劳务协议,在协议中体现服务时长、陪同区域范围、提供的信息咨询内容等。让游客清楚知晓服务内容的同时为自己的服务提供依据,避免游客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来看,因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与监管机制,游客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由于双方未签订正规合同,且私人陪游人员流动性强,游客维权往往陷入举证困难、投诉无门的困境。
就安全方面来说,部分地陪作为兼职人员,其本身经验、知识储备可能并不充分,当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探索行为如徒步、爬山等时并不具备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另外,旅行社一般都会提供投保,如有意外发生,消费者也可获得保险理赔。但地陪一般无投保服务,如有意外发生,救助是否及时、是否可获得赔偿均未知。
此外,不少消费者认为地陪可以提供情绪价值。然而一旦进入情绪价值的交换,就更应警惕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地陪这种私人陪游的模糊属性,以陪游为名行诈骗、色情交易等违法犯罪之事,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陆叶建议需要导游服务的消费者选择正规旅行社及持证导游。在签署合同和付款前,可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https://mr.mct.gov.cn/)查询旅行社的资质和导游本人资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