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青年互助服务联合体,让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2025-04-2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范彦萍/文 范彦萍/图(除署名外)

推出“樱花·青创无忧卡”,精准服务工作居住在宝山且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成立青年发展型城区·青年互助服务联合体,促进青年与城市共成长;发布上海滨江青春生活带宣传片,为青年搭建触手可及的理想生活圈……而在静安,随着“静美领创”项目启动,青年不仅可以来一场静安版Citywalk,还可以在静安转角遇见历史、在漫步中践行城市精神的文明力量。

  ※  宝山区推出服务青年“大礼包”  ※  

受访者/图

4月28日下午,宝山区举办“五四薪传青年兴,建功奋进北转型”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活动,发布一系列服务青年的创新举措。

青年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先锋力量。在宝山奋进“一地两区”建设的征程中,无数青年以实干诠释担当,以创新引领未来。今年,宝山团区委开展了宝山区青年建功行动暨典型选树交流展示活动,聚焦“六大产业”“三箭齐发”“四个城区”建设主战场,以岗位立功竞赛的形式选树了一批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治理中勇挑重担的“青年岗位能手”和“青年突击队”。活动现场,由宝山青年突击队成员出演的情景剧——《青春有为,建功有我》,展示了这些扎根一线建功立业的青春身影。

青年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为了让青年人才心无旁骛逐梦,宝山区人才工作局、团区委会同中科院上海分院团委等联合发布了“樱花·青创无忧卡”,精准服务工作居住在宝山,且在本市科技系统、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工作,并承担重要岗位、负责重要项目、拥有一定科技成果的青年人才。记者了解到,“樱花·青创无忧卡”将为青年人才提供卫生健康、子女教育、体育健身、文化艺术、创新创业、政务绿色通道等全链条服务,激发其扎根宝山的归属感与创新活力,构建“引才留才”特色生态。

青年与城市共成长需要党政部门的倾心投入,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需要青年之间携手同行。现场,青年发展型城区·青年互助服务联合体正式成立,将以互助为纽带,联动区青联团体会员、高校院所、两企三新等力量,构建“青年帮青年、资源助青年、生态育青年”的成长共同体。联合体共设置“青年治理协作组、青春生活服务团、青年就业助力团、青年创新动力营”四大服务团,每个团队重点实施三方面青年互助行动计划。以四大服务团为纽带,社区治理的难题由各方青年共计,青春生活的色彩由多元活动描绘,就业迷茫的困惑由前辈经验点亮,创新火花的萌芽由跨界资源交换。

  ※  国企青年社团集体招新  ※  

和大学一样,国企青年也有社团,下了班可以找到和自己兴趣相仿的搭子。4月28日,九百集团的五大青年社团招新。此外,随着“静美领创”项目启动,青年不仅可以来一场静安版Citywalk,还可以在静安转角遇见历史、在漫步中践行城市精神的文明力量。

今天,九百集团在静安区党建服务中心举办“凝青聚力‘九’社开放——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活动,随着九百“静美领创”项目启动,未来集团青年将设计3条打卡线路,由青年宣讲志愿者沉浸式讲述静安文化故事。

据悉,静美领创项目还将设计3条打卡线路,由青年宣讲志愿者沉浸式讲述静安文化故事,一起品味街区路演,走进中国共产党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诞生地,穿越历史的红色电波,串联“同心家园”“永源路”等点位;一起探访“百年愚园路,触摸红色脉搏”路线,打卡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刘长胜故居等,沉浸式体验秘密联络点的革命故事,聆听建筑背后的红色基因密码;一起用镜头掠过巨富长的“外衣”,沉浸式开启“时光之旅”。

当天有五个青年社团正式成立,分别是青蘅研学社团、Ultra创新社、青春有为社、潮π文体社和营商服务社。

  ※  小镇青年有了机器人IP形象  ※  

而在彭浦镇,一个叫“彭跃跃”的小镇青年IP机器人形象将成为小镇发展的记录者与传播者。

当青春的旋律与小镇的烟火气交织,一场关于成长、创新与传承的双向奔赴在彭浦镇生动上演。今天,“有为青年@小镇”彭浦镇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团日活动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静安区团委副书记陈央、彭浦镇党委副书记丁晓青共同上台发布小镇青年IP形象“彭跃跃”。

现场以《小镇有为青年奋斗图鉴》快闪视频拉开序幕,展现了100位小镇青年从“个体奋斗”到“群体共鸣”的精神图谱,以及小镇与青年相互成就的时代叙事。

当青年选择将个人理想扎根于一方热土,小镇又如何托举他们的梦想?情境对话《转角的邂逅》以真实故事为蓝本,展现了街区与青年创业者间的温暖互动,这种双向奔赴的诚意,正是小镇吸引青年的核心密码。两位青年企业代表的主题演讲,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在彭浦镇发展的活力与思考。

热气腾腾的馄饨、充满活力的建筑博物馆、为夜归人留灯的青春公寓……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在前两季《小镇推介官》的镜头下被一一记录,逐渐成为青年心中共同的温暖记忆。活动当天首映的《小镇推介官》第三季第一集,将镜头延伸至小镇的更多角落,鼓励更多青年以第一视角记录小镇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范彦萍/文 范彦萍/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