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吟唱诗词或放飞青春,这个长假青年人文化味拉满
2025-05-02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吴恺/图

这个长假青年人都在哪里?有的在吟唱诗词,有的在登台献艺,有的则在感受艺术和科技的碰撞。行知读书会新推出“行知唱读会”系列,让读者在吟唱古代诗词歌赋的时候,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而参与这个活动的大部分是青年人。

其实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都是可以吟唱的,这里面不仅有独特的音律美,其中很多汉字的发音也保留着“古音”,指向悠远的文化和历史。“相较于诗,词的句式变化更为丰富,可以为入乐吟唱营造更多空间。散文吟唱则比较难,普及性更弱一点。赋的入乐则有着句式变化、速度变化的张力。”“行知唱读会”的第一位嘉宾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孙红杰。面对这群对吟唱十分感兴趣的青年人,孙红杰从“读、吟、唱”三者的关系切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汉语古诗文口头演绎方式中语言性与音乐性的平衡。

诗词歌赋的“读、吟、唱”也是要通过培养和训练的,这和孩子认字读文是一个道理。孙红杰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展现了读、吟、唱三种表达方式的自然转换,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吟唱如何将文字中内置的文学性与情感更丰满地展现出来。从《登幽州台歌》的苍茫悠远,到《白马篇》的慷慨激昂,再到《题临安邸》的民谣风格,每首作品都通过不同吟唱方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吟唱要通过将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重新填满,让过程变得缓慢,从这个字到另一个字仿佛搭一座桥,通过音符起伏,让大家感受到过程的美感,同时也把它的韵、声都放大,展示更多的细节。”孙红杰选取多首经典诗词文赋进行唱读示范。现场不少青年读者对记者表示,活动中说到的诗词他们基本上都会背诵,但是将此吟唱出来却是截然不同的一种体验。他们在参与击节互动的过程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古人独坐吟诗的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在宝山1876新视觉创意园内的美术馆举行。这里本来也就是青年人的网红打卡地。这座由定制红砖砌筑的创意园区,保留了战争时期的碉堡等历史遗存,也融合艺术气息,营造出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文化氛围。

这边厢在吟唱诗词,那边厢则在舞台上放飞青春。应该说,这个五一长假是属于青年人的。作为“我与我们·青春交响”大零号湾大学生艺术季的最大看点,艺术季展演活动长假期间在大零号湾艺术中心举行。在艺术季中涌现的优秀作品和作者悉数亮相,展现出闵行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与创造力,也彰显了“校地联合”在“社会大美育”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的成果。

此次大零号湾大学生艺术季是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的年度文化盛事,这场艺术季吸引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的大学生踊跃参与。而“艺术+科技”正是很多作品的一大特色。

艺术及展演充满了“高科技”的含金量。上海交通大学Minecraft社团社长季诺澄博士带领60余名跨专业学子,用一亿块像素构建了“方块交大”虚拟校园。这一数字孪生项目不仅跨越了物理空间限制,学生们还以这种虚拟云上社区的形式举办竞技赛事,用Minecraft建筑展现红色历史和科技强国的历程。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研究生闫威旭则展示了如何用AI技术构建中国传统纹样的数字化系统。这套人工智能系统,不仅完美保存了精美的中国传统纹样,还能便捷地与当代的艺术设计融为一体。

在科技之外,艺术的魅力同样引人注目。由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创作演出的民族民间舞《江南》,曾斩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华东师范大学VIVA合唱团携67名成员登台献艺,这支屡次荣膺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一等奖的精英团队,以全新编排的混声合唱《世界赠与我的》展现声乐艺术魅力。

当艺术与科技相遇,却一点也没有违和感。这也正是当下上海校园文化的看点。据悉,今年的大零号湾大学生艺术季由上海市文旅局、市教委、团市委指导,闵行区委、区政府主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吴恺/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