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实干家|王公龙:他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百万听众
2025-05-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站在三尺讲台上,王公龙已有二十七载。开创并持续运用“问题牵引教学法”,让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教学“活”起来;课程从上海党校走到全国,30多个省市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的转载、三亿人次受众;越过海洋走到海外,获得多个国家国际学员的赞誉。

他是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重大课题首席专家,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名师……在党的理论教学上,这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始终倾注心血,致力于打造一堂堂高质量理论专题课。

  ◆  扎根党课多年,讲好高质量理论  ◆  

扎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二十七年来,王公龙始终以讲好理论课为己任,以高站位、高质量、高水平为导向设计和打磨专题理论课程,先后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开设理论专题课20多门。连续承担上海市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等轮训班的授课工作,听课人数共计数万人次。

在王公龙的理解里,讲好课、讲透课,要先理解课。为此,他坚持自学原著,逐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一册薄薄的《共产党宣言》,他都要逐段理清思路。面对课堂上学员们五花八门的问题,他认真钻研理论,专程到图书馆梳理学生常问的问题,总结出27个核心问题,并打印成稿随身携带,“无论怎么问,都逃不出这27个问题。”王公龙说。

在教学方法上,王公龙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问题牵引法”,将教师主导与学员分组讨论结合起来。“我讲40分钟,他们分组讨论20分钟,既有学习,也有学员们的讨论和竞争。”他介绍道。多年教学中,王公龙的课堂始终充满新意,学员们评价:“听了多次王老师的课,每次都有新收获,每次都能感悟到理论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

  ◆  精品课来铸魂,让党课走近大众  ◆  

“讲党课,是为了铸魂,让人有理想信念。”王公龙说。如何让人能消化吸收,更好铸魂?不仅是要讲好课,更要讲“精品课”。2011年,中央党校首次推出精品课评选,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未被选上,压力极大。在此背景下,为了打造真精品,王公龙开始打磨自己的课程“《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精品的党课精在哪里?要有导向性、问题意识、国际视野,老师表达出来也要流畅。”他强调。为了达成这样的精品稿子,他反复打磨十几稿,最终,在第二届获中央党校精品课,并在此后几届率领团队获得。

不仅在课堂上讲党课,让学员们感受到党课的魅力,王公龙还让党课以音频的方式走出课堂,走向更多大众。“音频课确实和平时的党课不太一样,时间极短,这么短的时间,把大思想、大理论讲透很难。”王公龙表示。为了让课堂外的这些学员也能吸收党课知识,他力求将音频党课做得通俗易懂、精炼简洁。“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来阐明问题,浅显明白地讲清楚。”他说。

目前,王公龙连续参与打造“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讲”系列多媒体党课,经中央网信办推荐,该课程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百家重点网站转载,受众超3亿人次。同时,王公龙还先后4次在党的“一大”“四大”纪念馆举办“初心讲堂”讲座,讲座通过网络面向全市传播,受众逾百万人次。

  ◆  中国故事跨海,带去经验和智慧  ◆  

给中国人讲课,也给外国人授课。一门门党的精品课程,远渡重洋,先后来到亚非拉国家以及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地。让外国学员们感受中国故事,品读中国理论,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语言障碍、文化观念,遇到的障碍重重,如何讲出去、讲到心里,王公龙尝试了很多。

精心设计对外教学课程,从设计选题、撰写中文提纲和中文讲稿、翻译成英文讲稿、制作英文课件、搜集视频资料、反复试讲和修改……一堂专题课的完成先后经过10多道工序。“真正效果好的课是相互启发,在问问题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王公龙说。一次,他给墨西哥人讲课,他就对上海的垃圾分类方法进行了讲解,以生动的例子和细节来打动人。

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阐释新时代中国理论、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得到了各国学员的充分肯定,中联部有关部门专门发来感谢信,部分教学专题被专门录制,作为中联部对外教学的示范性课程。同时,王公龙还多次赴美国、巴西、阿根廷、古巴、墨西哥、摩洛哥等国交流或访学,讲授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走出国门传播中国声音。

“我们做的工作就是铸魂的工作。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把党的思想理论讲深、讲活讲透,让人有信仰、有信念。”谈及对党理论的传播,王公龙总结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