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沪剧《罗汉钱》参加全国戏曲会演,沪剧青年一代站在前辈的肩膀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沪剧院经典沪剧《罗汉钱》将再次出发。这次是作为上海戏曲的代表,参演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此次会演也是中国南方片戏曲艺术最高水平盛会。
《罗汉钱》是沪剧现代戏创作里程碑式的作品。该剧1952年首演于北京市的北京剧场,是当时华东区代表团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剧目之一,获剧本奖、演出奖。创排阵容包括丁是娥、解洪元、石筱英、邵滨孙和筱爱琴五位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可谓“天团”。
这部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青年追求婚姻自主故事的作品一亮相便引起全国性轰动。丁是娥等艺术家以细腻的表演、清新的沪语唱腔,将劳动人民的质朴情感与社会变革的宏大主题巧妙融合。《罗汉钱》也标志着沪剧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剧种。作品被全国各省市不同剧种移植,并被拍摄成沪语电影上映。此后沪剧便受到全国的关注,也有可多次被其他剧种移植的经历,包括《芦荡火种》被改编成京剧《沙家浜》。
从2017年起,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便成为展示戏曲传承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沪剧院曾于2019年和2023年两度携精品力作《敦煌女儿》和《陈毅在上海》参演。今年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全国仅17台大戏、12个折子戏入选,而《罗汉钱》是上海唯一的入选大戏。
经过73年传承,沪剧《罗汉钱》已有多个版本,青年一代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记者了解到,此版《罗汉钱》是2023年复排的版本,由程臻、吴争光、洪豆豆等主演,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上海沪剧院的中坚力量。今天沪剧院召开动员大会,也标志着《罗汉钱》剧组正式进入赴汉演出的冲刺阶段。据悉,演出团队将在未来三周内开展多轮全流程响排,从唱腔身段到舞美灯光进行精细化打磨,力求重现经典的同时注入当代舞台美学思考。同时,5月20日沪剧《罗汉钱》将在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进行公开试演,这既是对上海观众的一次汇报预演,更是正式演出前的“压力测试”。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沪剧院党总支书记张洁,结合沪剧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从“提气”“提质”“提劲”三个方面作了动员发言。她强调,新沪剧人们站在艺术家前辈们的肩膀上,有幸能站得高看得远,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沪剧在当下如何更好地守正创新、破圈出新,需要我们每位沪剧人的耕耘与奉献。赴武汉期间,期望所有人发挥“一棵菜”的精神,以无缝协作展现沪剧人“台上台下一盘棋”的团队担当。
另悉,上海沪剧院将携手SMG七彩戏剧,以沪剧经典《罗汉钱》为起点,开启“戏曲+数字”深度融合联合宣推计划。此次合作将依托SMG七彩戏剧的专业资源,对《罗汉钱》各个时期的版本进行梳理与4K修复。在“七彩戏剧”产品中上线“罗汉钱”一级专区,同步推出剧目解析、演员访谈、历史回顾等多维度内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