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登陆东艺,王耀庆张洁敏携手普及音乐与戏剧
2025-05-07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我在剧中,其实是个说书人。”演员王耀庆说。他在5月7日晚,和指挥家张洁敏带领的宁波交响乐团以及著名乐评人焦元溥一起,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以交响乐剧的形式,完美演绎了莎翁的经典爱情传奇《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也是三方继交响乐剧《培尔·金特》之后的再度合作,文学与音乐交融的艺术盛宴,延续了东艺五月演出的温暖序章。新颖的方式,吸引了爱看戏和爱听古典的各方观众。

三位主创接受记者采访

  ※  文学与交响完成了跨时空对话  ※  

创作于1597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翁最具诗性光辉的戏剧典范。作品以意大利维罗纳城为背景,围绕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的世仇,以大量十四行诗体对白与素体韵文的交替,谱写了一曲自由意志与封建桎梏激烈碰撞的青春挽歌。1935年,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这部不朽之作注入了第二重生命。他创造性地运用主导动机手法,为每个主要角色谱写标志性旋律,将该经典改编为三幕芭蕾舞剧,并使其因强烈的戏剧张力和细腻的情感刻画,逐渐脱离舞台成为独立演奏的音乐会保留曲目。

交响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莎翁的诗性文本与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叙事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新的桥梁。焦元溥重构了原著文本,将五幕诗剧浓缩为适配交响乐剧的叙事框架,并将素体诗转化为适配单人叙述的精炼台词,形成全新的演绎逻辑;张洁敏带领宁波交响乐团,将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交响乐以戏剧脉络呈现;王耀庆则用百变声线演绎剧中15个角色,台词穿插在普罗科菲耶夫极具诉说性与画面感的配乐中,令二者构建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

东艺排练照

从旁白、罗密欧、朱丽叶,到提巴特、马库修,甚至朱丽叶的奶妈,在交响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王耀庆在普罗科菲耶夫浓烈而变化复杂的音乐中,快速切换不同角色的身份与情感,在有限时间里铺陈出莎士比亚原作中的情感起伏与人物命运。面对作品中年龄、性别特征趋同的大量青少年角色,王耀庆通过语气节奏、呼吸方式的精细调控实现辨识度,在保持台词诗性韵律的同时,在声音演绎中传达出文本的多重意蕴,肆意挥洒“青春的荷尔蒙”,令观众在听觉与情感层面同步体验这段关于青春与时间、冲动与宿命的爱情悲歌。

不过,王耀庆本人很谦虚地表示,这并不是分饰了15个角色,“我只是介绍了15个角色,就像妈妈给小孩说故事一样,而且感谢现代科技的发达,字幕上面都会显示是谁在说话,大家就更能够分辨得出来不同的角色”。

相比于串联这么多的角色,王耀庆觉得舞台上更有挑战性的任务,是“在台上表演时,需要不停关注指挥的动态,以确保在正确的节拍里与音乐融合在一起”。不过,王耀庆对古典音乐有着很多的热爱,大学时,他在影展看到关于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的《古尔德的32个短片》,“大受震撼”,看完就去买了全套的古尔德钢琴作品,“听得如痴如醉”,随后又开始听古典乐电台,他说“舞台剧演员需要对音乐有领悟,熟悉音乐并对音乐有感觉”。

确实,在现场的演出中,他比一般演员对古典乐了解更多,也让张洁敏对于他的表现赞不绝口,“演员需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去感动人,这需要很深的功夫”。

  ※  创新方式让年轻人走进剧院  ※  

在电视、电影、舞台表演、主持与朗诵领域均有着丰富经验的演员王耀庆此番出演,既是一次与旧友再度携手的艺术挑战,也是一次时隔数年的回归。早在2010年,王耀庆曾与香港导演林奕华、编剧张艾嘉合作话剧《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在东方艺术中心连演4场,给沪上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此次再登东艺舞台,王耀庆带来又一次极致的舞台尝试。

“交响乐剧的形式,其实还是本着推广古典乐的目的,所以不管是上次的《培尔·金特》还是这次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首先是选定了想要推荐的音乐,然后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当故事进行到哪里的时候,配乐就会发生,同时解释这个配乐为什么会这么写,让大家更了解音乐里面的画面为什么会这么设计。”王耀庆说。

东艺排练照

张洁敏觉得,这样的创新方式,能够吸引年轻人走进古典音乐的现场,“可能之前很多看耀庆老师的戏的年轻人,不会走进交响乐,上海也有很多的古典乐迷,可能也不会去看剧,它可以把喜欢交响乐的观众和不喜欢交响乐的观众都拉到一起,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不过,因为观众群不同,彼此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这样的融合,也在所难免。就有人调侃王耀庆“是否还能串联故事中很热烈的年轻的爱情”,王耀庆大笑说“这个问题太伤人了”:“我个人是非常享受这个情绪的,因为你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要尝试着用那个年龄、那个心情、那样的情绪去诉说那个故事,爱不分年龄,到多少岁都还是有爱的能量。”

焦元溥曾在英国留学4年,从罗宾·艾金森、朱迪·丹奇到裘德·洛、卷福,他发现英国演员都热衷于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男演员年轻时都想挑战《哈姆雷特》,年老时都想挑战《李尔王》”,“无论有多大成就、无论多大牌的明星,评论家和观众都毫不留情,非常严苛”。

焦元溥观察,舞台会让演员谦卑、不断进步,“舞台上会有千奇百怪的状况,演员要做好150%以上的准备,才能临场应对。这是王耀庆能不断进步的原因,所以我们的作品越改越难,他都能做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