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岛秒变沉浸式秀场,中外服饰走秀上读懂美美与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弥散着初夏味道的华师大丽娃河畔,鸟鸣啁啾,色彩叠印。改造一新的校园文化地标夏雨岛秒变为沉浸式秀场,从夕阳余晖到华灯初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时尚盛宴“华韵融裳·中外服饰文化节”正在上演。覆盖10个国家的华美服饰一一亮相,在美美与共间,构筑一个多元文明对话的立体舞台。
霓裳共舞文明互鉴
5月7日傍晚,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夏雨岛上演时尚盛宴。“华韵融裳·中外服饰文化节”以中外学生服饰走秀、学生社区Refashion创衣秀场、汉服体验、非遗扎染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搭建了一个促进中外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实践平台。
作为“服饰文化节”的重头戏,中外服饰走秀活动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由学校中外学子、学校汉服社、设计学院专业走秀队组成的走秀成员,身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文化交融的视觉盛宴。
现场,参与者们精心准备了代表各自国家文化的传统服饰,使得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服饰在T台上大放异彩。观众们的笑脸与台上的华服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校园文化图景。许多观众的手机根本放不下来,“每一帧流动的画面都想要定格下来”,大学生小夏开心地说。
华东师范大学2023级哲学系本科生陈嘉怡是学校洛瑛汉服社社长,她告诉记者,这次社团一共为走秀环节派出了一支8名演员的队伍和6名志愿者。大家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并深深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汉服之美,美在形制,更美在文化内涵。今天,好多名汉服社成员都穿上了唐制齐胸衫裙,这也彰显了唐代文化多元融合、包容万象的精神特质,是大唐盛世的服饰文化象征。”
陈嘉怡说,身为新时代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愿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能继续以汉服为舟,带领社团成员以及更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体验汉服、感受传统之美,驶向文化传承的浩瀚海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永续传承。
亚美尼亚籍留学生Mary在服饰走秀上展示传统亚美尼亚优雅服饰。这件皇家紫色仪式丝绸外衣,采用Ourfa技术装饰着复杂的花卉刺绣,有丰富植物图案和象征性的图案,仿佛将Mary带回了亚美尼亚贵族的过去时代。“我向华东师范大学表示最深的感谢,它举办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文化盛会,见证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服装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除了夏雨岛,在学生社区Refashion创衣秀场中,经各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理念融合后设计出的创意服饰也顺利展出,吸引了众多同学的驻足观赏。
文化和鸣以美育人
“中外服饰文化节”是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品牌活动,已经举办第五届,通过服饰这一生动的文化符号,中外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大夏书院和设计学院联合主办。除了秀场,中午时分,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就搭起了各式体验舞台。在汉服体验区内,同学们穿上了洛瑛汉服社准备的多套历代华服,在衣袂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投壶游戏区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箭尾装饰的各朝代服饰元素让游戏更具文化韵味。
当天,洛瑛汉服社成为许多同学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汉服社介绍,花朝踏青、上巳雅集、中秋游园、西塘采风等都是社团不容错过的佳节,每到此时,社员们都会身着汉服,通过飞花令、投壶礼等传统游戏,共同体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类校园活动和对外交流场合中,洛瑛汉服社都会进行汉服走秀和表演,展示汉服之美,传播汉服文化,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汉舞培训、妆造与缠花活动,手工雅集等,亦不断提升社员的技能水平,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
在大夏书院设计的非遗扎染区域内,在刘艳老师的专业指导下,纯白的布料经同学们的创造后,变幻出万千纹样。通过体验折、扎、染等传统工序,同学们亲身体验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
此次,“中外服饰文化节”以服饰为媒,构筑了一个多元文明对话的立体舞台。这场文化盛宴不仅展现了服饰之美,更深刻诠释了文明互鉴的时代内涵。
真正的时尚,是永不褪色的文化和鸣。学校表示,下一季文化之约,将继续以衣会友,以美育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