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零件到纱布针头,在热泪盈眶的瞬间寻找意义
2025-05-11 生活

朱潇磊正细致地为患者处理伤口。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在护理行业,白色制服承载的从来不是性别的标签,而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在新一代90后、00后护士中,有一批充满朝气的年轻男护士带着年轻人独有的果敢与坚毅,带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炽热的职业信念投身临床,身体力行地证明护理的核心价值在于对生命的敬畏与专业素养。

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创伤中心,白炽灯24小时灼亮,担架车轮的辘辘声、监护仪的警报声、医护人员的沉稳指令,交织成一首紧张的生命协奏曲。2001年出生的朱潇磊身着护士服,在抢救室与留观区之间步履匆匆。这个00后男护士,在急诊一线书写着别样的青春成长故事。

  跨界转型  

浙江台州仙居的青山秀水间孕育着朱潇磊对护理事业的最初向往。这座充满温情的小城赋予他温润的性格,身为护士的姐姐所讲述的职业故事在他心中埋下了守护生命的种子。“为老人调点滴时被紧握的手,患者出院时的热泪,这些瞬间让我觉得,能直接帮助别人的工作很有意义。”姐姐讲述的那些故事,常常让朱潇磊感动。

不过,彼时的朱潇磊想学的是汽修专业。随着学习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汽修专业更多是与冰冷的机械零件为伴,而这并不是他想要的。早年埋下的种子开始发芽,他意识到自己更渴望“与生命对话”而非“与机械为伴”,于是毅然决定转投护理行业。

从扳手到听诊器,从齿轮到血压计,这场跨界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从解剖图谱中错综复杂的血管神经,到实操课上一练数小时的静脉穿刺,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和其他人感受一样,当时男护士是相对“稀有”的。同班50名同学中,仅有10位男生,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成为他求学路上的坚实后盾,“虽然男护士在体力上具备天然优势,但在工作细致度上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我们做事风格更直接,但在护理行业,细致耐心同样重要。”

朱潇磊与同事。

  生死时速  

从护理专业毕业后,朱潇磊便来到了同济医院工作,最终留在了急诊创伤中心。急诊创伤中心的玻璃门,每天推开它的不仅是患者,更是无数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台风天里,因意外受伤的患者裹着雨水被推进抢救室;周末夜晚,醉酒患者的吵闹声与监护仪的滴答声交织;平日里,摔伤、砸伤、车祸伤者络绎不绝……工作节奏快的时候,朱潇磊一刻都不敢疏忽,因为这里的每一分钟,都可能改变患者的命运。

朱潇磊觉得,在转运患者、长时间抢救等工作中,男护士确实有着自身的优势。面对需要紧急送往手术室的重症患者,他常常以最快速度协调电梯、开辟绿色通道;面对需要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他咬牙坚持按压,直到手臂肌肉颤抖仍不放弃,“脱下工作服才发现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最近有一次抢救经历让朱潇磊至今难忘。那是个闷热的午后,救护车鸣笛而至,担架上的工人被两吨重钢板砸得血肉模糊,双下肢几近粉碎,双手与劳保手套粘连着凝固的血痂。取手套时,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引发剧痛,朱潇磊和同事屏气敛息,用生理盐水一点点浸透粘连处,耗时20分钟才完成。当常规静脉穿刺因血管破裂无法进行时,他迅速准备深静脉穿刺包,配合医生在患者颈侧找到关键血管。一两个小时的紧张抢救后,患者最终保住了性命。看着被推出抢救室的患者,朱潇磊心中百感交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一定会拼尽全力去挽救他们的性命。”

在急诊创伤中心,护士不仅需要敏捷的反应速度,更要能精准预判医生需求。朱潇磊养成了随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习惯,将常用急救药品的位置刻在脑海中。

同样身为护士的姐姐,成为他最坚实的精神支柱。姐弟俩虽在不同医院工作,却常通过电话分享工作点滴——姐姐向他传授与家属沟通的技巧,他则分享新学到的急救知识,互相鼓励支持。

  直面生死  

初入职场时,偶然面对抢救失败的经历曾让朱潇磊陷入自我怀疑,也会感受到无力感:“明明我们已经做到了最好,为什么还是留不住生命?”

工作一段时间后,朱潇磊渐渐明白:在急诊创伤中心,其实他们不是在对抗死亡,而是在为生命争取时间。如今的他,已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死考验。不过,在急救记录本上工整写下“23:15,患者恢复自主心跳”的瞬间,依然会让他眼眶发热。

工作之余,朱潇磊也有着普通00后的兴趣爱好:手机里存着最新的游戏攻略,喜欢去篮球场尽情挥洒汗水。虽然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常常让他与朋友的聚会落空,比如去年夏天,他提前半个月约好同学聚会,却因台风天急诊患者激增而不得不临时爽约。但这份职业也悄然改变着他——这个曾经大大咧咧的男孩,如今在照顾家人时格外细心:家里老人感冒发烧,他会按时提醒服药、记录体温等。

对于即将到来的护士节,在朱潇磊看来,每一天在岗位上的坚守,每一次成功的抢救,都是对南丁格尔誓言最好的诠释。在急诊创伤中心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这位00后男护士正以青春之名,守护着生命的希望。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