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感悟信仰力量,这所学校以红色公交为载体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实践
田林三中以红色公交为载体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实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在时代的浪潮中,红色文化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青年前行的道路。如何让青年学生更好地溯源红色文化、践行青春使命?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携手久事公交集团上海巴士三公司,以“初心之路”DZ310红色公交为独特载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红色研学实践活动。这趟红色旅程中,同学们在移动的历史课堂中追寻先辈足迹,在庄重的入团仪式里坚定理想信念,也用青春脚步丈量信仰的厚度。
随着“初心之路”DZ310定制公交缓缓启动,乘务员为师生分发纪念车票。扫描车票上的二维码,还能听到田林三中学生录制的场馆讲解音频。公交车缓缓前行,窗外流动的城市风景也与车票上的历史图景交相辉映,车轮转动间,红色记忆与时代脉搏悄然共鸣,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触摸革命年代的壮阔波澜。
“这张车票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百年征程的青春请柬。”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上海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巴士三公司71路中运量车队团支部书记朱瑾为同学们阐释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她的话语也点燃了大家心中的热情。
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所在的渔阳里,同学们举行了庄严的入团仪式。在鲜红的团旗下,朱瑾与全国青年文明号号长吴梦婷为新团员佩戴团徽,发放团员证和《团章》。随后,学校团委书记李雨璐带领25名新团员郑重宣誓。“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就要做新时代的追光者!”新团员代表、八(9)中队陈宥希同学说道。
行至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学校思政教师周锦杰以“行走的红色课堂”形式,将红色历史与当代使命生动串联。他将馆藏文物《共产党宣言》与课本知识巧妙融合,为同学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渔阳里到这里直线距离1.2公里,先辈们却走了整整一年——这是觉醒的征程,更是信仰的加速度。希望你们接过革命先烈的接力棒,用新时代的方式诠释信仰!”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同学们深受触动,大家的目光紧紧盯着那些珍贵的文物与影像资料,仿佛能透过它们看到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懈奋斗的身影。
返程巴士上,校长李慧清勉励大家:“今天我们既是参观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希望大家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奋斗书写属于你们的时代答卷。”而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之旅,不仅让红色精神入脑入心,更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八(3)班周沐昑同学说,入团仪式上,当右手握拳宣誓时,自己仿佛触摸到了百年前热血青年的脉搏;在中共一大会址,那些泛黄的报刊、朴素的桌椅,无声诉说着革命的艰辛。“能加入共青团,我倍感光荣!今后我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团员责任,为团组织增光添彩。”
聆听了那些共青团成立背后的故事,八(3)班林兰欣同学明白了成为一名共青团员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的传承,“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我们应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弘扬先辈们的精神,用知识、创新和行动扛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将热血的火炬代代延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