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字当头,“箭”指未来,射箭世界杯上海站中国队摘得两银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孙思毓 记者 马鈜
众星云集张弓搭箭,多方联动全民狂欢,5月8日至5月11日期间,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位运动员将齐聚黄浦江畔各展绝技,描绘“百步穿杨”的胜景,擦亮城市“景观体育”名片。“2025现代汽车·射箭世界杯赛——陆家嘴金融城上海站”昨日在浦东新区圆满收官。中韩两国在反曲弓女子团体和混合团体两项决赛中展开巅峰对决,主场作战的中国射箭队以两枚银牌收官,展现出顽强拼搏的竞技风采。
坚定信念
中国队混合团体赛首入决赛
在备受关注的反曲弓女子团体决赛中,由李佳蔓、朱静怡、黄雨薇组成的中国队与射箭强队韩国展开激烈角逐。首两局中国队以0:4暂时落后,第三局顶住压力扳回一城追至2:4,最终仍以2:6憾负。这支新老结合的队伍在晋级之路上表现亮眼:先后以6:0横扫哈萨克斯坦、加赛险胜意大利、再以6:0力克墨西哥,最终挺进决赛。老将李佳蔓赛后坦言:“我们不会背上过往胜利的包袱,始终保持‘拼'字当头的信念。”
随后进行的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王岩/李佳蔓迎来历史性突破——这是中国队首次跻身世界杯该项目的决赛舞台。面对韩国名将金优镇/林是见组合,中国选手在比分胶着的对抗中多次展现精准射术,王岩三度命中10环的精彩表现尤为亮眼。虽然最终以2:6告负摘银,但这对组合的突破性表现已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赛后总结中,中国队教练权容学展现出清醒认知:“我们不怕输——这些教训将转化为备战2028洛杉矶奥运会的动力。”这种直面差距的勇气同样体现在队员身上,黄雨薇在复盘比赛时坦言:“情绪调动不够迅速,细节处理还需打磨。”而首次站上世界杯决赛场的朱静怡则充满斗志:“不管打得如何,我们绝不放弃最后一支箭!”
两场决赛的硝烟散去,中国射箭队用行动诠释着他们的信念:“靶心不会移动,但我们瞄准它的心可以永远向前。”正如李佳蔓在赛后采访中强调的:“比10环更重要的,是敢打敢拼的勇气。只要在训练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终将变得更加强大。”这场中韩对决留下的不仅是银牌的荣光,更是中国射箭新生代成长的坚实足印。
深度融合
推动文体商旅展多方联动
浦东新区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打造国际一流赛事之都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这里不仅吸引了一场又一场世界顶级赛事落户,也带动了越来越多市民百姓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运动习惯,扎根浦东第14个赛季的射箭世界杯就见证着这项运动在申城的快速发展。
从小众项目走向大众生活,今年的上海站赛事在普及推广射箭运动方面进一步加码,比如打破体育与其他领域的界限,进一步推动“文体商旅展”多方联动、深度融合,形成“体育搭台、融合发展”的活力风景线。
4月中旬起,射箭世界杯赛上海站市民射箭嘉年华等系列配套活动就已启幕,通过多种形式带领大众开启全民狂欢。从八佰伴里的“箭无虚发 一箭双雕”商圈趣味定向赛到“走进射箭世界杯”校园科普轻课堂,活动覆盖了沪上青少年、白领等群体,无论你是民间高手还是新人“小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射箭世界杯作为陆家嘴精心引入和培育的一流赛事,不仅是竞技体育的顶级盛会,更如同一座桥梁,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体育精神的传递,也向全球展示了陆家嘴的独特魅力与开放姿态。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吴峥嵘表示“城市文化是陆家嘴未来发展的‘软实力’,陆家嘴街道结合了区域企业和白领的现实需求,以新体验、新模式引领潮流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
作为浦东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承载地,陆家嘴街道希望以体育赛事为契机,将射箭运动和商圈发展、票根经济、文体联盟等相结合,在黄浦江畔打造一个融合赛事竞技与城市漫游的复合空间,通过“赛事门票+商圈消费券”的票根联动机制,让更多人来到陆家嘴,不仅欣赏世界顶尖选手百步穿杨的英姿,更能深度体验陆家嘴的商业、文化和旅游魅力。
这些兼具专业性、趣味性和普及性的活动,无形中在市民心里播撒下射箭的种子,既助燃了申城的射箭运动氛围,也夯实了群众基础,让“因为一场赛爱上一座城”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品牌赛事和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体育,射箭世界杯赛上海站更是通过体育这一“世界语言”书写了讲好上海故事、浦东故事的新篇章,进一步擦亮了展示区域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的“金名片”。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孙思毓 记者 马鈜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