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警报声”从上海一所小学传出……
2025-05-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除署名外)

5月12日上午9点55分,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突然响起一阵“警报声”,全校1500名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撤离教室,在宽广的操场上集合。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由上海市地震局信息中心现场指导的校园地震预警疏散演练活动在此举行。

演练前,学校举行了地震预警疏散演练专题培训,由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为学生讲授地震预警知识、避险原则和疏散注意事项,让学生们掌握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时迅速进行避险和疏散的基本技能。

“听到警报以后,我们先拿出书本,然后再躲到桌子底下,等老师说警铃结束以后,我们就把书本扣在头上,迅速去操场撤离。”四年级的仇予琛同学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通过这次演练,我感觉地震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陈依莀同学表示,“下次一旦真的遇到地震,我们就可以保持警惕了。”

记者留意到,学校操场边有两台很特别的“游戏机”,那是“预警+AR科普互动终端”,这台比成年人个头还高的游戏机,里面蕴含着更多的地震知识。比如,同学可以“化身”游戏中的小人儿,看到“针筒”“口罩”等图案就“吃进”,看到危险符号就跳跃躲避,得分高的同学,游戏机“取物口”还会吐出小礼品给予奖励。平时体育课时,同学们就有机会在这两台游戏机前“边玩边学”,寓教于乐。

“今天的演练快速有序,同学们只用了4分27秒就全部从教室撤离到了操场,并且在撤离的过程当中能够严格地遵守纪律,听从老师的指挥。”上海市地震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子一点评道,“较之平时经常做的震时应急疏散演练,这次演练更强调接收到地震预警警报之后,根据预警的等级和预警的时间来作出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应对措施。”

据介绍,‌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该校正是通过长期坚持的地震疏散演练,形成了熟练的逃生流程。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按照既定路线和步骤迅速有序地撤离到操场。可见,通过开展校园地震预警疏散演练活动,可以有效提升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坚实保障。

据市地震局介绍,地震预警是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台网,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发布警报。地震预警系统快速产出准确可靠的地震预警参数、地震烈度分布等信息,为政府抗震救灾、行业应急处置、公众紧急避险和地震科学研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上海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已经上线提供服务,大家可以关注小程序,方便快捷地获取地震预警信息。

记者获悉,市地震局始终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作为全面提升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抓手,创新科普方式,近年来陆续推出《震相大白》科普图及《言归震传》系列科普短视频、“震得起的地震安全城市”科学实验表演等防震减灾科普作品,深入校园社区开展科普讲座、疏散演练、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震能力。

  ==  链接  ==  

守护生命筑平安,为孩子们定制一堂安全教育实践课

受访者/图

“呜~~~”“我知道,这是防空警报声!”“对,同学们,我手中的就是一款手摇式防空警报器。那么,谁知道防空警报分为哪三种信号?”……

杨浦小学操场上传来热闹的声音,红色消防车、抢险救援车、灭火器、灭火救援服、手摇式防空警报器等设备一一陈列在同学们眼前。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值此之际,由上海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杨浦区国防动员办公室、杨浦区消防救援支队指导,杨浦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抗灾救灾工作站、内江路消防救援站与杨浦小学联合主办的杨浦区“青春当燃 YOUNG戎光”系列之“守护生命筑平安·红色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开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实用的安全教育实践课。

守护生命筑平安,红色文化润童心。活动以“情景化课堂+沉浸式体验”为主线,分设人防知识普及与消防技能实训两大板块。在“人防知识进校园”环节,杨浦区抗灾救灾工作站的专业队员通过模拟场景,向学生讲解人民防空基础知识,重点传授防空警报信号(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的辨识技巧及避险要领。学生们还在消防员指导下,亲手操作手摇式防空警报器,感受应急指挥的紧张氛围;通过模拟急救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练,掌握基础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消防体验区同样人气高涨。内江路消防救援站将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开进校园,消防员现场讲解车辆装备功能,并邀请学生登车参观。此外,孩子们穿上灭火救援服、体验灭火水枪操作,在互动中深入了解消防员的日常工作,体悟“逆行者”的责任与担当。

消防员代表以“红色宣讲员”身份,结合自身救援经历,向学生传递“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融入国防教育元素。“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灭火水枪和灭火器的体验,水管非常重很难控制,我很敬佩消防员叔叔们!”杨浦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同学说,“我还了解了使用灭火器的要点,回家后要告诉家人,一起练习使用家庭灭火器。”

“今天的人防、消防活动非常有意义,沉浸式的体验和场景模拟互动为学生们带来了生动实用的安全教育实践课,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创新活动进入校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基石。”杨浦小学三年级年级组长感慨道。

杨浦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以“红色文化+安全教育”为特色,既是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更是国防教育的生动实践。“我们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推动安全意识从校园辐射家庭、影响社会。”

青年报记者获悉,作为杨浦区“青春当燃 YOUNG戎光”品牌活动的重要组成,此次校园行整合了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消防救援力量、教育部门等多方资源,通过趣味化、场景化的教学模式,让安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未来,杨浦方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国防教育与安全教育常态化、创新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基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