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生于幽谷,亦可逐光而行
2025-05-13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日前,曾靠捡废品贴补家用的清华博士生庞众望,受聘成为家乡吴桥的智库专家和文旅形象大使。庞众望回到母校吴桥中学,勉励学弟学妹努力学习,站到更大的舞台上,并告慰故去的母亲:“妈,你看我做得很好……”

这一幕,令人百感交集。庞众望是典型的清贫学子。父亲罹患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残疾,行动不便,庞众望自己还有先天性心脏病,靠乡亲筹钱治病才渡过鬼门关。显然,庞众望是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长大的,境遇远不如同龄人,也因此,他成长的经历就特别有启示意义。

经过复盘可以发现,庞众望成才靠的不是运气,也不仅是小我的奋斗。这其中既有家庭教育的功劳,也离不开社会托举,再加上个人的坚韧意志和良善品质,三者合力,才实现从捡废品到高知人才的完美“逆袭”。

首先是母亲的言传身教。庞众望的母亲庞志芹因幼年截肢,没有上学,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鼓励他多读书、读好书。更重要的是,庞志芹从不自惭形秽,更不怨天尤人,而是保持乐观、充满自信。这种品质,使庞众望能够避免因家境窘迫而产生自卑感,再苦再难,也能积极地拥抱生活,不被困难压垮。

庞志芹的这些做法,或许只是出于朴素的三观,算不上什么“育儿秘籍”。但这足以让那些热衷“鸡娃”的家长深思:我们究竟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传导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说到底,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像庞众望那样乐观自信,还是被无尽的刷题剥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庞众望的逆袭也离不开社会的托举。想当年,河北吴桥县的乡亲们筹集4万元善款,让庞众望完成心脏手术,重获新生。在吴桥中学,老师和同学给予他关怀和帮助,使他成长为“学霸”,接连在全国性竞赛中拿奖。

历史上,吴桥中学没有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庞众望的客观条件似乎也难以企及这座百年名校。幸运的是,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推出了“新百年自强计划”,针对农村学生进行自主选拔,庞众望因特殊的家庭情况和优异的表现脱颖而出,走出小村庄,走向广阔天地。考入清华后,全面的资助政策又解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庞众望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母亲的言传身教、社会的大力托举,驱散了笼罩在庞众望头上的阴霾,使他的个人奋斗能够落地,有所收获。这也培养了庞众望的良善品质,树立起回馈社会、回报国家的信念。此次担任智库专家和文旅形象大使,就是反哺家乡的好机会。而作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的博士生,他更是表示:“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

在成才路上,庞众望从不是逆风翻盘的孤勇者。是原生家庭的引导激励,是社会的善意传递,也是他本人怀揣的赤子之心,共同塑造出当下的庞众望。他让年轻人看到: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即便生于幽谷,亦可逐光而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陆天逸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