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际博物馆日有点“热”,上海文博场馆布局走向丰富多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今年上海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注定依然热闹。全市不仅有100余家博物馆将对市民实行减免开放,并提供各种体验活动,促进文旅融合,还将迎来复旦大学艺术馆等一批新的文博场馆,而这些场馆显然将对上海的文博布局产生影响。
博物馆惠民减免费开放一直是上海“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亮点,今年这个活动还将继续。记者了解到,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海有100余家博物馆将实行减免费开放。其中包括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观复博物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等热门收费博物馆。
不仅减免费开放,博物馆的各项体验活动也全面升级。上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并围绕“非物质遗产”“青年力量”以及“新技术”三个分主题展开。为此,上海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最大亮点是面向青少年的古代文明探索宫手工坊。记者了解到,上博东馆的手工坊活动将从5月17日一直持续到5月25日,贯穿整个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包括马赛克文物灯、掐丝珐琅文物杯垫、黏土文物模型和琉璃珠文物屏风等手作体验,让孩子和家长通过“上手实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而新的文博场馆的加入,也增加了上海这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分量。“日月复光华”展将作为复旦大学艺术馆的开幕展5月18日启幕。这座全新的高校艺术馆坐落于复旦邯郸校区历史人文地标带“复旦源”中,毗邻百年老校门与燕园。小楼总面积不算很大,但错落有致,本身就堪称是一件艺术品。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复旦艺术馆将依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艺术研究院等院系的学术力量,致力于打造学术和艺术融通的文化中心。馆长是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原院长、美术教育家、建筑师潘公凯教授。
据悉,“日月复光华”这个展名典出《尚书大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既诠释了日月更迭、光辉永续的意象,又暗合复旦灿烂的百廿历程及璀璨未来。展览聚焦于当代认知、日常精神、气候危机与AI时代的创造力等当下时代的紧迫议题,分为四个单元:“重山复水”“复其见天地之心”“万物以复”“一阳来复”,分别探讨“古与今:传统与当代”“一与多:自我与他者”“人与物:差异与共生”“技与道:算法与魔法”四大议题。有20位青年艺术家参与了相关作品的创作。通过他们的作品,观众开始重新审视人与时间、空间、自然和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共鸣。
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上海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包括复旦也有自己的博物馆。但是真正的高校艺术馆却还不多见。而复旦艺术馆的建立,显然让上海高校的文博体系,让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博场馆布局更为合理、丰富和多元,也是推进文博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