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时代科创教育发展路径,嘉定区积极构建区域AI教育新生态
2025-05-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一所成立还不到4年的新学校,生源薄弱,教龄1-3年的年轻教师占比达到了63%,这样的学校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育?5月21日,第六届嘉定区青少年科创教育研讨会暨嘉定区青少年科技节启动仪式上,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嘉定实验学校校长陈勇分享了学校的经验做法。当天,来自长三角联盟校以及嘉定区的中小学校长、师生代表、科技教育工作者和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科创教育发展路径。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力点不是用技术快速解决问题,也不是要探究人工智能解决问题比教师、学生效率更高,而是要培养会解决问题的‘人’,即借助人工智能教会学生解决问题。”陈勇介绍说,基于此,学校对学习空间进行了重构与赋能,探索课题+选修课+空间基地联动机制,同时开展跨学科教研组研修机制。他表示,今后学校还将加强数字学习空间建设,比如打造“一平方米博物馆”沉浸式科普体验中心,包含了虚拟天文馆、XR气象实验室、AI创客工坊等。“自办学以来,我校积极开拓各类社会资源,与企业、大学等各类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信在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下,学校的科创教育定会燃起别样的火花,为学生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进而真正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研讨会上,嘉定区第一中学校长李元,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党总支书记沙夕岗,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0前沿实验室主任蔡艳,也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校内外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及科研机构助力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经验,为构建AI教育资源共享“生态圈”提供了多元思路。

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师生现场演示的微课《十八世纪的斜杠青年-AI智能体设计》,以十八世纪人物为灵感,融合历史与科技,设计跨学科AI智能体项目,将史料分析转化为技术实践,在沉浸式探索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知识迁移能力;情景剧《白鸽AI小分队-胡图图的地铁奇遇》则以《AI小剧场》短视频栏目中“集教授”与“小科”的AI探险为背景,通过趣味剧情展现AI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安全监测与客流预测应用,传递“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活动现场,还为“小小CXO”系列活动之首届AI讲解领航员选拔赛十佳选手授证,为嘉定区科学教育示范校、区科学教育实验校、区科学教育实验园授牌,并举行了嘉定区科学教育中心组聘任仪式,进一步夯实科创教育人才基础。同时,嘉定区青少年科技节正式启动,通过搭建多元展示平台,激发青少年创新潜能。

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管文洁表示,AI时代创新人才培养,需敏锐洞察教育变革契机,更需打造跨越边界的协同育人新范式。嘉定以科创集散地为枢纽,链接区域内外优质科创教育资源,以创新素养培育为抓手,构建“四优化”创新人才培育范式:优化科创集散地培育功能,优化线上线下融合培养机制,优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育方式,优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在人工智能时代,要直面社会转型挑战,以研究方式攻克新问题新困惑,深化校内外协同创新,保持AI赋能教育变革的初心,让协同突破成长边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思维培养。

嘉定区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区域通过共建联盟、资源共享、协同教研等形式,构建起“课程-实践-评价”一体化育人生态。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对区域科创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度探索,为新时代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范式。未来,嘉定区将持续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资源,完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链,助力更多青少年在科技创新中实现梦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