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博物馆出谋划策,去科技企业玩“星球大战”,科技节让青少年这样走近科学
2025-05-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发挥奇思妙想为未来的博物馆出谋划策,到科技企业去实地感受科技成果产生的过程和应用的场景,这届上海科技节,沪上科技场馆、科创服务平台纷纷推出多样活动,让青少年走近科学,畅想未来。

  ※  20名青少年“执掌”博物馆未来  ※  

当博物馆的展柜不再只是“玻璃后的风景”,儿童的奇思妙想或许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金点子”。5月2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迎来了第二届“未来馆长说”现场决选。20名青少年化身“未来馆长”,用儿童视角重新定义博物馆,为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了鲜活力量。

围绕“守护与创新”主题,这一活动吸引了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广东、陕西等多个省市的500多名学生报名。活动组织了线上孵化活动4次、线下体验活动2次,共计600人次参与。特别设置了幼儿组和青少年组,通过初赛选拔,青少年组最终有20名优秀学生亮相上海自然博物馆决选现场,用创意竞逐“未来馆长”称号。

“我希望未来的博物馆有花,有蝴蝶,有蜜蜂,蝴蝶可以飞到所有人家中,告诉他们快来玩!”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周洛伊这样告诉记者。现场,入围选手围绕“儿童友好型展陈设计”“AI 沉浸式场景体验”“珍稀物种保护”等主题,通过演讲、模型制作、VR 场景演示等多元形式呈现创新方案,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展演。每一个提案都刷新了人们对博物馆的想象。

上海市新普陀小学东校的孙树廷以“真实、互动、共生”为核心,打造沉浸式植物认知花园;上海杨浦双语学校的李铭道提出在博物馆里为独角仙比武招亲;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的陈彦廷持续关注江豚保护工作,策划方案,通过自然博物馆现有品牌,提高公众对江豚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的蒋相悦提出基于游戏化思维,结合AR/VR技术、叙事性策展和奖励机制,打造沉浸式博物馆体验。

经过评委的评选,最终10名学生获得“未来馆长”称号,10名学生获得“未来馆长提名”称号。活动现场,同步启动了“我的自然百宝箱”进家+书屋项目和“馆研区”共建共育行动,上海自博馆与市妇联达成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家庭教育的校外课堂。同时,上海科技馆、上海市启明星协会、闵行区教育学院三方联合启动“馆研区”共建计划,将通过“未来馆长说”与“小小启明星”项目的深度联动,为儿童青少年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科创教育资源。

  ※  VR沉浸体验点燃青少年科学梦  ※  

实际体验一下星球大战是什么感觉?这个周末走进科创企业曼恒元宇宙体验中心的同学们或许能告诉你。在沉浸式VR体验中,中国中学20多位中学生近距离触摸到了现在的科技企业创新技术与运用场景。

来到位于松江的曼恒总部园区,师生们一起参观了曼恒元宇宙体验中心。在简单了解曼恒公司的发展历程后,同学们来到了VR内容体验平台,一个个充满科技感的“头盔”“手柄”等让学生们激动不已。戴上头盔,操作手柄,大家实际“走”入虚拟世界,“人体解剖”“学习焊接”“搭建管道”“模拟灭火”……通过这些体验,同学们知道了原来这些科幻感的VR/AR设备不仅局限于在商场内互动馆内供大家“切西瓜”体验新鲜,它们已经在消防、机场、教育等行业有了广泛又具有实际意义的使用。

这些高科技的产品,光看怎么能过瘾呢?拿上手枪,开始一场沉浸式的探险。在曼恒沉浸式大空间深度体验区,同学们进行了“传送计划”VR沉浸式体验,一起“穿越星际”,开展一场赛博城市的探索之旅。在新奇又刺激的尖叫中,大家跨越种种障碍,从一开始的“互殴”到后来的团结协作一起对准敌人轰击,成功打败了入侵的敌人。看见的星际宇宙,身上吹到的风,脚下踩到的钢筋台阶,全方位的体验更让同学们对“虚拟现实”有了深度的认知。

来自六(2)班的黄楚涵同学感叹:“感觉非常的真实,有澎湃的科技感,身临其境看见了漫天星火,人类被AI占据后的反抗的一个过程。小时候我也在外面玩过VR,但是这是我第一次这样体验到4D的感觉。”

除了“星际大战”,还有“太空漫游”。“漫步星空“是曼恒研发的一款科普性的深度体验太空探索课程,一场奇妙的“星际旅行”缓缓开启。六(4)班的成玥溪同学说,自己“上了金星、火星、水星、还上了太阳,有一种很科幻不真实的感觉”。中国中学王老师表示,希望能通过科技类的活动开拓同学们的眼界,也让学生们能够通过与科技的近距离接触,把科创带入学习与生活中,用更强的科创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

据介绍,聚焦“走出校园,走进科技服务业”,这一“科创有我,筑梦未来”青少年科普活动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携手上海市中国中学与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三方合作充分发挥了科普基地与孵化企业资源优势,通过“校内外联动”的方式,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支持、学校参与的科普模式。据悉,这已是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连续第四年在上海科技节期间开展“走进科技 创在上海”系列科普活动,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深度融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