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智能机器人竞赛成功举办
2025-05-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徐红清

5月24日至25日,第五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智能机器人竞赛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实验小学举行。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市259支队伍600余名中小学生参赛,其中智能体创新开发挑战赛成为热门项目。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承办。

赛事负责人介绍,本次比赛涵盖七个赛项,赛题设计均源于生活常见场景。在“智能客运挑战赛”中,要求选手设计的小车模拟无人驾驶出租车,按交通规则行驶并接送乘客;“时空速递挑战赛”则以城市配送为背景,无人机需识别取货地点、穿越障碍后返回指定地点,为无人机配送提供实践平台。同时,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时空速递挑战赛和智能体创新开发挑战赛还设置了展示交流环节,选手们借此机会充分展示作品,培养综合创新能力。

今年,DeepSeek的火爆让生成式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智能体作为聚焦于特定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次比赛中新设的“智能体创新开发挑战赛”成为报名参赛人数最多的热门项目。小学组的主题“自然精灵小百科”,帮助人们识别大自然;初高中组主题为“文化小使者”,为人们介绍文化故事,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郑小燕校长表示,承办本次大赛旨在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锻炼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是未来科技的重要方向。在信息化时代,学校不断迭代教学。作为上海“三个助手”试点先行者,利用平台开展教学。校内火星农场、鱼菜共生微农场等配备数字化工具,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科技魅力,今年学校的“鱼菜共生项目”还亮相了上海教博会,师生们非常自豪。未来,学校将完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和学习人工智能的机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科技人才。

据介绍,主办方对裁判团队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培训,赛前培训阶段,组内对规则细节的深入探讨,以及无人机任务的体验编程,使裁判们对无人机编程和评分标准有了深入理解。比赛当天,工作人员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协调各方,整个赛事流程紧凑而有序。裁判们严格执行规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赛事圆满完成。“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精彩的无人机赛项,也希望赛事能持续为人工智能时代挖掘和培养优秀人才。”时空速递项目裁判组长陆艺表示。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项目裁判组长陈真源认为,“选手们在比赛中展现的创意、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令人佩服,尤其是在现场随机任务环节,选手们在紧张时间内积极探索解决方案,表现优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徐红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