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气象青年深入社区,助力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5月27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上海市气象局团委获悉,上海气象青年积极参与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主办的徐家汇璀璨生活节,走进社区,为居民解开风雨雷电背后的上海气象民生守护密码,为街道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服务地图贡献气象青年力量。
◇ 风雨雷电里的民生守护 ◇
“打雷时是先听见雷声还是先看见闪电?”“雷电天气我们该如何防范?”“蚂蚁搬家预示着什么天气要到来?”在活动现场,上海市气象局青年南梦洁以这些贴近生活的日常场景为切入点,为居民们深入讲解了气象的奥秘。她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风雨雷电里的气象密码——解码上海气象的民生守护力》的精彩演讲,成功将气象预警这一“硬科技”转化为居民能够轻松感知的“软服务”。
南梦洁巧妙地从自然现象入手,围绕风的开放、雨的细腻、雷的担当、电的创新这四个维度展开讲述。她结合徐家汇街道暑托班生动有趣的气象科普课堂、潘家宅社区温暖贴心的共建服务、台风“3216”递进式服务模式与强降水“31631”风险预警机制等实际案例,还提及“追风者也”团队深度融入徐汇“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并获评“徐汇区志愿者服务基地”这一荣誉,让居民们对气象工作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说到气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什么呢?肯定是天气预报吧。”南梦洁以亲切的提问开启话题,她向居民们介绍,2024年在应对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贝碧嘉”时,上海市气象局以保障超大城市安全运行为核心,全力推进全链条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市气象局与市防汛办紧密合作,联合建立了强降水“31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并创新推出台风“3216”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
“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准确,但我们将尽百分百的努力。”南梦洁坚定地表示,她将始终践行“两个百分百”气象精神,积极投身气象服务工作,为推动气象数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转型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 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里的气象青年力量 ◇
气象科技正为社区治理注入新动能,上海气象部门持续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气象青年们也深度融入徐汇“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建设。近日,徐家汇街道正式揭晓了覆盖全龄需求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服务地图”,并成立了党建引领高品质生活联盟。上海市气象局作为联盟成员单位,其“气象+社区”服务模式成为地图中民生服务板块的亮点案例,彰显了气象服务在社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的气象服务宛如春雨,精准滋润着民生的每一个细节。每年夏天,上海气象青年志愿者都会走进徐家汇街道的暑托班,带领孩子们探索气象的奥秘。志愿者们采用图说气象的方式,将暴雨预警形象地比喻成“天空倒水的进度条”,用模型直观地搭出台风眼的结构,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气象知识。
到了重阳节,他们又来到徐家汇街道潘家宅社区等地慰问老人,不仅为老人们送去香甜的重阳糕,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还手把手教老人使用“上海知天气”APP查看预报信息,让老人们也能享受到便捷的气象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市气象局“追风者也”团队获评“徐汇区志愿者服务基地”。作为团队中参加台风野外观测次数最多的成员,张帅已第23次参与追风行动。他感慨地说:“‘追风’是我们每年的固定工作,当大家都在往回撤离时,我们必须冲向前方,这是追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刻在上海气象人骨子里的‘两个百分百’精神。”
“以气象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防台风减灾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预报服务科技支撑责任区负责人、值班长于润玲表示,团队将继续开展各类台风预报业务测试,针对登陆台风降水、大风过程开展模拟测试和诊断分析,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台风业务的支撑能力,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