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摆脱“脆皮”标签,重在把运动当刚需
2025-05-29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我们经常会打趣说:“高中是一生中知识水平的巅峰!”这虽然是句玩笑,却蕴含某种真实:为备战高考,从天文地理到历史事件,从三角函数到气候洋流,我们都要知晓。等高考结束,很多知识再也不用,就渐渐荒废了。可没想到,对很多人而言,高考时期不仅是知识的巅峰,还是体质的巅峰。

日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宋逸团队首次基于2000—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五次调查数据,对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24万名大学生进行了系统分析。调查结果发表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上,显示中国大学生体质综合指数中位数19年间从-0.16降至-1.99,呈显著下降趋势。看来,近些年盛行的所谓“脆皮大学生”标签,是有事实依据的。

造成大学生“脆皮”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如长期刷手机、打游戏,饮食不规律、不健康等;也有学业竞争白热化带来的“时间挤压效应”,使很多学生疲于奔命。凡此种种,导致大学生没时间更没心思锻炼。这些当然都构成理由,但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认知上。

今天的大学生的确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外部诱惑、承受来自学业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可越这样越有必要做好时间管理,将自己的精力在学习、娱乐和健康之间合理分配,达到平衡。遗憾的是,一些同学宁愿熬夜打游戏,也不愿走进篮球场。有的出于对繁重学业的补偿心理,不加节制地喝奶茶、吃零食。至于没日没夜泡图书馆、实验室的学生,在肯定其勤奋的同时也不妨追问:如此“内卷”果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吗?和职场上的“无效加班”又有何区别?

究其实质,在不少人的价值排序里,学习或娱乐更重要,健康则可以往后放。客观存在的外部诱惑、竞争压力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心态,一些人甚至陷入体质越差,越不想关注身心健康的怪圈。

后果是严重的。据宋逸团队研究,目前国内大学生超重肥胖、血压偏高以及同时患这两种疾病的概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且由于男女在激素水平、体内不同成分分布和代谢特征上存在差异,男生体质水平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女生。任凭这一趋势发展,往后的大学生恐怕会更加“脆皮”。

如何破解困境?重点是重塑认知。高校可以将健康教育纳入通识课程,用科学数据展示体质衰退与疾病风险的关联,帮助学生认识到健康不是学习和娱乐的对立面,而是高效学习、尽情娱乐的保障。同时,丰富体育课程供给,如开设攀岩、骑行、团队竞技等兴趣导向型项目等,吸引更多学生投入运动。

说一千道一万,要让大学生群体真正理解健康的重要性,让“动起来”从任务内化为刚需。如此,年轻一代才有望挣脱“脆皮”标签,在学业拼搏与身体强健的良性互动中拥抱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陆天逸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