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丑集齐,“五子登科”演出季培养全域昆剧人才
2025-06-04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毕业于“昆四班”的娄云啸是上海昆剧团演员队的副队长,以往“五子登科”系列演出,他都为其他演员忙前忙后,被大家亲热地称为“五子登科中的第六子”。6月4日兰心大戏院,他终于站到了舞台中央。“沧海一声啸·吾读昆丑”娄云啸个人专场为上海昆剧团第八季“五子登科”系列演出拉开大幕。

这次“五子登科”的一大亮点便是“丑角当道”。由丑行师兄弟娄云啸和张前仓联袂献上昆曲传统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五毒戏”。这“五毒戏”极考验丑角演员的功力,以蜈蚣、蛇、壁虎、蜘蛛、蛤蟆这“五毒”的生物特性融入人物身段,展现丑行独有的表演魅力。

娄云啸个人专场呈现的是《雁翎甲·盗甲》《金锁记·羊肚》和《连环记·问探》,精妙的武丑身段和“武戏文唱”的独特韵味,将让观众耳目一新。张前仓的专场剧目同样融入“五毒戏”的概念,他将在《义侠记·游街》中挑战高难度的矮子功,并在《孽海记·下山》中演绎稚气可爱的小和尚。此外,他将呈现冷门的一折戏《牡丹亭·问路》,剧中癞头鼋的11分钟苏白独角戏,尽显其扎实功底。

此次“五子登科”系列演出除了娄云啸和张前仓之外,闺门旦演员张莉、青年小生演员谭许亚和青年武旦演员赵文英也将举行自己的个人专场,向观众奉献拿手绝活。张莉这回是第一次举行个人专场,她选择《牡丹亭·寻梦》《雷峰塔·断桥》《长生殿·小宴》三折经典剧目。从寻梦青春的杜丽娘、敢爱敢恨的白素贞,再到端庄华美的杨贵妃,这三折戏唱作并重、人物性格鲜明,力求展现闺门旦的全面与丰富。

谭许亚的专场名为“白云出岫”,可谓儒雅翩跹,书卷气浓。他精心挑选了三出风格各异的折子戏,包括上海昆剧团舞台上较少演出的穷生戏《彩楼记·拾柴》,轻喜剧《玉簪记·偷诗》以及大官生戏《琵琶记·书馆》。这些剧目将全面展现小生行当的儒雅风范、精湛唱功与灵活身段。

赵文英的个人专场“闻莺·舞缨”是她走出“舒适区”,实现自我突破的一次努力。她选择的剧目浓缩了学艺之路的起伏缩影,既有武旦的开蒙戏《扈家庄》,也有昆剧舞台上较少见的“时剧”《小放牛》,更有她初次尝试,展现高难度靠旗打出手技巧的《请神降妖》。值得一提的是,《请神降妖》对于从不唱大靠戏的赵文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艺术指导老师谷好好的鼓励和建议下,她决心挑战自我,特意将这出戏作为本次专场的压轴剧目,将武旦的飒爽英姿与不懈追求呈现于舞台上。

作为上海昆剧团培育人才的重要品牌,“五子登科”系列演出诞生于2009年,每一季有5位青年演员登台举行个人专场,至今已举行了8季,共40位演员在他们的青年时代就获得了举办专场的机会,并以此突破自我,向观众展示自身魅力。其中不少演员已经成为上昆的台柱子。

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2009年第一次举行“五子登科”时,她就是“五子”之一。她很有感于举行个人专场对于一个演员艺术提升的重要性。“我一直说,现在就是一个‘角儿’的时代,演员们就是要在大白灯下展示自己的技艺,赢得观众的青睐,进而拥有自己的市场。”也因此,这次“五子登科”,谷好好要求每个演员都要学演一出自己从未演过的戏,在咬着牙的不断突破中,实现自身的成长。

今年恰逢上海昆剧团昆曲学馆成立十周年。十年间,学馆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们传承青年昆曲演员学习300余出传统剧目。韶光流转,曲韵长新。谷好好告诉记者,每一季“五子登科”既是汇报,更是起点。它承载着对传统的深情守望、对创新的勇敢探索,饱含着一代代昆曲人对舞台的向往之念、对观众的答谢之情、对恩师的感恩之心。谷好好表示:“我们期待青年演员们以‘五子登科’的进取精神,不断在舞台上锤炼技艺、在传统中汲取养分、在创新中寻求突破,以青春之笔书写昆曲的新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