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登台开讲“大思政课”,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主题宣讲活动走进华东师范大学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青年何以担当?一个个扎根一线、服务国家的青年榜样,以奋斗的故事来回答。6月11日,由团中央组织部、青年发展部主办,团上海市委、华东师范大学团委承办的“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主题宣讲活动走进华东师范大学。
青春始终以蓬勃之力向光而行。活动在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记叙片《青春向光》中拉开序幕,5组来自上海科研一线、教育前沿、重点行业的获奖者代表将鲜活实践案例带进课堂,激励高校学生和团员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我们做的一定是教科书里找不到的东西,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去实现新的突破。”首先登场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研究青年团队代表司岳、王举。他们讲述团队十余年来,在承担嫦娥工程、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高分专项、墨子号等国家重大型号及科研任务中,是如何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浩瀚星河中创造一个个“不可能”的。
既是推进科技强国事业的“排头兵”,也是立德树人“大先生”,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保秦烨深耕新能源半导体界面物性与光电调控基础研究,与“青椒”结缘,将前沿科学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创新成果,为观众呈现一场充满趣味与探索精神的科学之旅。
“让我们的青年将算法照进现实,用运筹智慧书写更多‘运筹帷幄’的精彩故事。”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郦旭东鼓励高校学子。他攻克运筹优化基础算法问题研究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向世界证明优化问题的“最优解”不再只有西方一种“推导路径”。
“失败”并不代表着失败。“允许意外发生,拥抱意外馈赠,创造意外机会。”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张琦说。他与青年朋友们现场分享在一次次“失败实验”中,原创制备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超分子聚合物材料——聚硫辛酸,成功将天然硫辛酸分子转化成可自动修复动态塑料的奋斗历程。
而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王刚,则是从“追赶者”成为“定义者”,把“卡脖子”变为“撒手锏”。他带领团队,建成首个半导体超纤维千米/分连续化制备平台,参与研制的国产射击服助力国家射击队奥运备战与夺金,持续推动半导体功能纤维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及产业化。
一段段讲述点燃了青春热情,唤起在场观众的深切共鸣。活动尾声,宣讲嘉宾和现场观众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在台下认真听讲的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的大二生陆昱博表示:“我正思考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今天来到现场,听到同样来自化学专业的前辈的奋斗事迹,真的让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而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生苏融达则感慨:“今天听到榜样的真实经历,我觉得在建立和追逐目标时,更有方向感和使命感了。”
5月份以来,团市委持续加大青年典型的宣传力度,已先后在科研院所、高校举办3场主题宣讲活动,现场吸引观众1600余人。下一步还将联动江苏、浙江、安徽团省委举办“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宣讲长三角专场,汇聚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示范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