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悬案》上映倒计时,乍浦路又又又火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 施剑平/图、视频
上海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电影之城,每年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更是影迷们的盛夏狂欢。自《酱园弄》第一部《酱园弄·悬案》官宣将于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开幕影片亮相后,其主要取景地之一的虹口乍浦路风貌影视街迎来了新一轮的文旅热潮。虽然流量担当“酱园”墙早已在去年9月开街的时候就被海报墙所替代,但是随着首映日的临近,“酱园弄”的浓度再次急速飙升,无论是占据转弯处C位的巨幅海报,还是胜利电影院大屏滚动播放的影片花絮,以及散落在各处的电影元素,都在宣告,这部从搭景开始就备受瞩目的巨作即将来袭。即便这几天天公不作美,也还是有不少影迷冒雨前去打卡,在一个个光影流转的故事中,在一个个一帧一故事的取景框里,感受人人都可以是主角的氛围。
走入故事,重回20世纪40年代
虹口是上海电影院的发源地之一,乍浦路海宁路曾经集中了虹口大戏院、解放剧场、国际电影院和胜利电影院,是虹口电影院的“金三角”,这在上海滩也是独一无二的。
乍浦路风貌影视街保留了影片中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历史风貌和人文风情,漫步其间,仿佛时光倒流。这次故地重游,记者发现,除了之前开出来的胜利咖啡、椿方圆面馆、对印茶局、蒋掌柜排骨年糕、巧牧文创雪糕之外,这里又有了不少新变化。
奉帮裁缝吕方虽然算不上是一个铁杆影迷,但是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期待一部电影的上映——今年春节,他在乍浦路风貌影视街开出了一家服装体验馆,电影的热度必将带来更大的客流。
记者注意到,体验馆里一共有四大类服装:长衫、旗袍、中山装和学生装,其中,长衫最多。“我是从2014年开始接触、研究、制作长衫的,目前已经有1000多件了。4年前,我干脆关掉裁缝铺,开始专心做传统服饰的文化传播,在奉贤的青溪和金汇开出了两家服装体验馆,进行‘长衫+文旅’的探索。”吕方说。
吕方告诉记者,这些天,冲着《酱园弄》来打卡的游客明显又多了起来,而在去年,他也是众多游客中的一员,“我当时穿着长衫来打过两次卡,后来,《酱园弄》执行制片人、胜利电影院主理人沈斌在打造乍浦路风貌影视街的时候邀请我来这里。这是我第一次在市区的影视基地里开服装体验馆,运营以来,年轻客人占比近7成,还有不少外国游客,对于他们来说,穿上长衫,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体验。”
为了接住即将到来的大客流,这几天,吕方还特地重新丰富了一下铺子里的布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些店招、牌匾,都是从《酱园弄》的道具仓库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希望客人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走进电影场景和故事中。
一对前来乍浦路风貌影视街拍婚纱照的新人,成为了第一组前来打卡的客人。“原本就想拍拍外景的,意外邂逅了吕师傅的体验馆,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宝藏啊!”准新郎洪先生说道,“我爱人穿的是自己买的旗袍,吕师傅看到后非常热情地向我推荐了体验馆里与之相配的男装,并且从墙壁上取下一张裱了框的20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给我们当道具进行拍摄,那是他私人收藏的老物件。虽然体验馆面积不是很大,但是一步一景,氛围感和体验感都非常好。”
吕方表示,体验馆里的布置将定期更换,从而不断吸引客人前来打卡。另外,如果想要体验更丰富的拍摄场景,在斜对面的乍浦锦裏的二楼,还有更加私密的空间可供选择。
讲述故事,在时间皱褶里对话
乍浦锦裏是一家集合了餐饮、家具、旗袍等多重元素的海派文化空间,也是在今年新开张的,室内装修由资深电影美术指导亲自监制,满是复古雅致的老上海风情。
在推开一楼海派西餐厅大门的瞬间,一股浓厚的海派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喝一杯咖啡,还是吃一份简餐,都值得让人细细品味。等待上餐的时候,不妨欣赏一下柜子里的《良友》画报——1926年,它正是在当时的北四川路,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北路上创刊的。当然,也可以选择拾级而上,来到楼上的古董家具店和老上海风旗袍店,这里不仅是商店,更是一个小型博物馆。但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场地空间的限制以及对古董家具、旗袍服饰的保护,二楼采取的是预约制,需要事先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电话进行预约。
就在上个周末,在乍浦锦裏的隔壁,搬来了一位新邻居——杜哈夫,一个2016年创立于上海的艺术甜品品牌,致力于将法式浪漫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
还没进门,记者就被一张海报所吸引。“海报上是我们5月的新品——雪茄造型的巧克力心意礼盒,和我们这家门店的复古氛围特别搭,是现在的主推款。”店长侯韦楠告诉记者,考虑到来这里打卡拍照的游客会比较多,所以店里特别准备了不少礼盒装的伴手礼,还有马卡龙、太妃糖之类,颇受欢迎。
步入店内,记者发现,整个店铺将复古风华与当代质感熔于一炉,构筑起一处可供静观与沉浸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光影与都市霓虹的交织中,时间被赋予了可供品尝的形态。品牌主理人薛丽君表示,之所以选择乍浦路,源于对这片土地文脉的精准洞察,“这里是市民生活与国际风潮碰撞、交融的生动现场,其骨子里流淌着开放与先锋的血液。如今,这条街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文化复兴,我们选择在此落脚,不仅是商业上的考量,更是一次文化上的对话——与这条街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展开一场深度交流,相信,这里是上演‘与摩登上海不期而遇’的最佳剧场。我们并非对往昔的简单复刻,而是在历史的回响中,探寻构建未来的灵感。”
侯韦楠是一个90后,在上下班的路上,她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既旧又新的街区,“我之前从来没有来过这里,这几天发现,这条马路上集中了不少有故事的地方,从胜利电影院到西本愿寺旧址,非常有吸引力。接下去,我会抽空好好地去学习、了解一下,以后当客人问起的时候,我也可以将这里的传奇和他们分享。”
续写故事,从一部电影到一座城
2023年6月,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刚刚改造完工的胜利电影院迎来了首秀,成为了“她影时代”论坛举办地。那次论坛,陈可辛来了,章子怡也来了,当时,陈可辛就透露了接下去要和章子怡合作的计划。回看过去两年中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沈斌表示,《酱园弄》的拍摄与胜利电影院的改造息息相关,也正是有了《酱园弄》的带动效应,才有了如今的乍浦路风貌影视街。
那次论坛结束后,陈可辛向多年的工作伙伴沈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希望可以在乍浦路实景拍摄。几个月后,“酱园”墙出现在了乍浦路北海宁路,即便当时电影还没有正式开拍,《酱园弄》的大幕其实已经徐徐拉开——在市中心造一堵墙,从砌第一块砖头开始,就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最高峰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四五万人前来打卡。而对面的胜利电影院则化作了电影演职人员的落脚点、大本营。
2024年6月,电影杀青后的第3个月,“酱园”墙正式拆除。一堵墙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而一条街的故事正准备登场——乍浦路风貌影视街进入了酝酿期,沈斌开始为电影业态的延伸做各项准备。
如今,伴随《酱园弄》的即将上映,通过电影联动文旅,激发消费新活力的进一步探索也已提上日程。比如,只要手持《酱园弄》的电影票根(不限影院),就可以在乍浦路风貌影视街开启打卡之旅,享受沿街商铺提供的折扣优惠;从6月21日起,胜利电影院将在每日下午放映《酱园弄》,持续1个月,凭胜利电影院《酱园弄》电影票根,还可在影院咖啡店领取一杯免费咖啡等。
当然,电影总有下档的一天,而乍浦路风貌影视街也将续写新的故事,对于接下去的发展,沈斌表示,影视工业对街区的赋能不仅仅只体现在场景的打造,还要体现在文化内涵的注入,“我希望继续为街区引入‘有流量的’店铺和内容,在满足影视拍摄需求的基础上,为年轻人打造文旅、休闲消费场景,让老百姓可以在这里打卡拍照,感受海派文化的魅力。”
采访结束回去的路上,记者发现在乍浦路风貌影视街上还有一长条专门介绍“影视中的虹口”的海报墙——《听风者》曾在1933老场坊取景,《无名》曾在榆林路取景,《一步之遥》曾在外白渡桥取景……相当丰富。其实不光是虹口,整个上海都是如此——自电影诞生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被无数次搬上大银幕,在光影之间,展现了与时俱进的城市景观和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电影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与叠加效应,在更丰富,更多元,更创新的打开方式中,大放异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